字词 | 蔡邦华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蔡邦华
蔡邦华
蔡邦华1902~1983中国昆虫分类学家,农业昆虫学家。江苏省溧阳县人,1902年10月6日生。1920年赴日本留学,1924年毕业于鹿儿岛高等农林学校;同年回国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27年又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农科从事研究; 1928年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教授;1930~1932年赴德国慕尼黑大学研究林业昆虫,获博士学位,并在德意志昆虫研究所及慕尼黑大学应用动物研究院从事研究。回国后先后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被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执教近30年,除讲授昆虫分类学外,还首次开设害虫猖獗学课程。1928年和1938年曾先后出任浙江省昆虫局技师,局长。1951年担任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 1957年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农业组组员;1962年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1983年8月8日在北京逝世。 他从事昆虫研究50余年,涉及螟虫、蝗虫等多种重要昆虫。在昆虫分类学研究方面,涉及直翅目、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和等翅目,发表新种(及亚科)150余,并增添了新属、新亚属、新种团。在中国500余种小蠢中,他发现的新种100有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贵州省研究五倍子,与唐觉发现多个五倍子蚜新种,通过生物学研究,为中国五倍子生产奠定了基础。他对中国松毛虫和白蚁的研究也作出了突出贡献。著有《中国经济昆虫志·等翅目》、《中国白蚁》、《昆虫分类学》;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 蔡邦华1902~1983农业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溧阳人,1902年10月6日生。1983年8月8日在北京逝世。1920、1924年曾两次赴日本留学和研究,1932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并在德意志昆虫研究所及慕尼黑大学应用动物研究院从事研究。回国后先后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院长,浙江昆虫局技师、局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昆虫学会、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农林害虫防治及昆虫分类学研究,发现小蠹虫等新种150个。对中国松毛虫及白蚁的研究也有突出贡献。主要著作有《中国经济昆虫志·等翅目》、《中国白蚁》、《昆虫分类学》及论文140余篇。 蔡邦华中国昆虫学家。江苏溧阳人。生于1902年10月6日。1924年和1927年2次赴日本留学及进行昆虫研究。1930年赴德国从事昆虫生态学研究。1932年回国并在浙江大学任教。1937年任浙江省昆虫局局长。1949年之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昆虫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1983年8月8日于北京去世。一生发表论著140多篇(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