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金石部 > 石 > 蓬砂 蓬砂 péngshā 亦作“硼砂”。礦物硼砂經精製而成之結晶。呈不整齊塊狀,無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具玻璃樣光澤,體輕,質脆易碎。主治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目赤翳障,骨哽噎膈。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五·蓬砂》〔集解〕引宋·蘇頌《本草圖經》:“硼砂出南海,其狀甚光瑩,亦有極大塊者。”參閲舊題吳越·大明《日華子本草·玉石部下品·蓬砂》。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石部 > 藥石 > 蓬砂 蓬砂 péngshā 亦作“鵬砂”、“硼砂”,亦稱“盆砂”。砂石名。舊說産南番西戎。有黄白褐諸色,白如明礬,黄如桃膠,極爲光瑩。入藥,去垢,銷金。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五·蓬砂》[釋名]:“鵬砂、盆砂……一作硼砂。” 蓬砂péng shā《本草纲目》石部第11卷蓬砂(4)。药名。 【基原】为矿物硼砂Borax经精制而成的结晶。 【别名】大朋砂(《丹房鉴源》),硼砂、鹏砂(《日华子本草》),月石(《三因方》),盆砂(《本草纲目》)。 【性味】甘咸,凉。 ❶《本草纲目》:“甘微咸,凉,无毒。” ❷《四川中药志》:“性凉,味酸甘咸,有小毒。” 【归经】入肺、胃。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❷《本草汇言》:“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功用主治】清热消痰,解毒防腐。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骨哽,噎膈,咳嗽痰稠。 ❶《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癥结喉痹。” ❷《本草衍义》:“含化咽津,治咽中肿痛,膈上痰热。” ❸《本草纲目》:“治上焦痰热,生津液,去口气,消障翳,除噎嗝反胃,积块结淤血,阴㿉),骨哽恶疮及口齿诸病。” ❹《本草通玄》:“杀劳虫。” ❺《本草求原》:“生则化腐,煅枯则生肌。”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五分至一钱。外用:研极细末撒或调敷。 【成分】为四硼酸钠(Ná-B4O7·10H2O)。 【药理】 ❶抗菌:硼砂为一弱碱,与硼酸一样有弱的抑菌作用。用平板法使培养基中含10%的硼砂,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及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用纸片法证明硼砂还能抑制白喉杆菌、牛型布氏杆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可用以冲洗溃疡、脓肿,特别是黏膜发炎,如结膜炎、胃炎等,因其为碱性,可使黏膜去垢,口服用于尿道杀菌,特别尿为酸性时,可使之成碱性。 ❷抗癫痫:体外实验,硼砂有抗惊厥作用,其最大抗惊厥作用产生于1周以后。在其他抗癫痫药物配合下,硼砂可迅速控制急性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