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蒲峪路城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蒲峪路城址金上京路下辖蒲峪路治所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克东县西北7.5公里金城乡古城村,俗称金城古城。城略呈椭圆形,东宽西窄,周长2850米。东西长1100米,南北宽700米。城墙夯土板筑,夯层8—13厘米,墙残高3—4米,上宽1.5—3米,底宽18—20米。墙外附马面,共40个,间距60—70米。城墙外10米外有护城壕遗迹。全城2门,分别辟于南、北墙中间。门外均筑瓮城,东西35米,南北17米,呈半圆形。南北门有大道相通。门址部分被破坏。城内有略为隆起土阜或较底凹地的金代建筑遗迹。1975年、1979年曾分别发掘南门址及址内东北部的一处建筑址。南门门道南北长12.55米、宽4.95米。门道中间立置花岗岩“将军石”,高35厘米,宽30厘米。门两壁各立15根排叉柱,下置木地袱。柱为半圆形,径15—33厘米。中间四根较粗,径50厘米,间距3.6米。门道壁前后两侧拐角处立角柱,用赭红色花岗岩凿成斜面长方柱形石条,高120厘米,上宽42厘米,下宽55厘米。门墩前后向外突出,包砌青砖,厚1米。城门系过梁式单洞结构。城内南北角有一处高约1、长40、宽20余米的土阜,为官衙廨署遗迹。在殿东侧有火坑等遗迹,糸官吏住所,殿西北有灶址,糸当年庖厨。露台正西和东西两侧设有台阶,青砖砌筑,残长1.6、宽1.7米。殿堂东西长18.3、宽11.6米,室内础石三排,间距3米,呈不规则椭圆形,径55—90厘米,东、西、南三面有残存墙壁砌筑一层青砖,北墙土筑,地面铺细沙,为面阔五门,进深八间的建筑。两次发掘出土文物较多。陶器有罐、盆、瓮、灯、仿轮等。瓷器有碗、盘、坛、等。发现瓷片较多,以定窑为主,次有影青、磁州窑瓷片等。铁器有盔甲、车𫑌、铁铧、合页、带扣、刀削、铲、镞等。骨器有镞、勺等。在南门址附近出多不少石弹,还有石望柱等。建筑材料以砖瓦居多,有牡丹花纹理、兽面纹瓦当、板瓦、筒瓦、螭首等。历年在城内时常发现文物。1957年于该城曾发现 “蒲峪路印”一方,己失,今仅存印模照片。印为正方形,每边各长7.8厘米,汉字阳文篆书。金代蒲峪路管辖范围,南邻上京会宁府辖地,西界嫩江与乌古敌烈部邻,向北三千里至火里火疃谋克之地,抵今外兴安岭。1981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