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蒜suàn植物名,鱗莖、莖葉皆可食,有強烈氣味。揚雄《蜀都賦》:“往往薑枙,附子巨蒜。” 蒜读音s·uan(ˋ),为u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苏贯切,去,换韵。 上一条: 祘 下一条: 笇 蒜〔suan〕 ghuanglghunb. ![]() ![]() 蒜suàn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狭长扁平,地下鳞茎通常分瓣,有辣味,可以做调料和药材 蒜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分瓣,味辣,可供食用或调味,也可入药:~苗︱~黄︱~泥︱~头︱大~︱青~︱鸡毛~皮。 蒜suàn❶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和花轴嫩时可做蔬菜,地下鳞茎可做作料,也可入药。 蒜suan蒜瓣儿 蒜黄 蒜苗 蒜泥 蒜薹(tai) 蒜头 拌蒜 大蒜青蒜 装蒜 鸡毛蒜皮 蒜suàn大蒜:鸳鸯道,“右边幺四真好看。”刘姥姥道,“一个萝卜一头~。”(四十·928)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辛香 > 蒜 蒜 suàn 亦稱“麝香草”。蔬類植物,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作一二年生栽培。葉如蘭,莖如葱,根如水仙,分瓣。根、莖、葉、薹均可食,味辛,屬葷菜類。有大蒜、小蒜兩種;古謂小蒜爲蒜,根莖小而瓣少;大蒜爲葫,根莖大而瓣多。《說文·艸部》:“蒜,葷菜也。”《急就篇》卷三:“芸蒜荠芥茱萸香。”顏師古注:“蒜,大小蒜也。皆辛而葷。”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蒜》:“蒜宜良軟地,三徧熟耕,九月初種。”宋·陶穀《清異録·蔬》:“五代宫中呼爲麝香草。”參閱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蔬類·蒜》。 蒜 蒜suàn旧时云南滇西地区土匪谓数目六。参”夜明珠、耳朵、花、猫咪、山果、蒜、棋盘、斑毛、根、省油灯、全、吊、贯”条。 蒜【同义】总目录 蒜麝香草 蒜suàn蔬菜名。王褒《僮约》:“园中拔~。” 蒜*suànCBE2 荤菜 荤菜荤 焄 ☚ 根茎类蔬菜 瓜 ☛ 蒜百合科葱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亚。中国从公元前1世纪开始栽培。株高可达60 cm以上。鳞茎生于地下。弦状根,分布于5~25 cm耕层,横向扩展直径约30 cm。叶片披针形,扁平。伞形花序。花茎长60~70 cm。蒜的鲜茎由5~6个至数十个鳞芽组成,每个蒜瓣由2层鳞片和1个幼芽组成。染色体数2n=16。生长适宜温度18~20℃。抽苔须经约10℃的低温过程。鳞茎生长需12 h以上的长日照。按蒜皮颜色分紫皮蒜和白皮蒜2种。 蒜 蒜古菜蔬之一。《夏小正》:“十有二月,纳卵蒜”。据晋代崔豹《古今注》云: “蒜,卵蒜也,俗谓之小蒜”。《尔雅·释草》:“蒚,山蒜”。可见,先秦时人们食用的多是小蒜、山蒜。蒜,味极辣,常入调味品,“五代宫中呼为 ‘麝香草’”(陶谷《清异录·蔬菜门》)。后世又有白皮蒜、紫皮蒜、独头蒜、分瓣蒜之名目。常食,有清血、杀菌之功效。 ☚ 芥 笋 ☛ 蒜 蒜Suan百合科。鳞茎由数枚瓣状小鳞茎(通称蒜瓣)组成,每个小鳞茎具1片肉质鳞叶,外面被共同的膜质鳞叶包裹,白色至带紫色。叶片线形,扁平。花葶圆柱形,实心,高达60厘米,即通常食用的蒜苔或蒜苗。聚伞状伞形花序,具珠芽,间有数朵花,总苞具喙;花被片6,淡红色;雄蕊6,花丝比花被片短。果多不成熟。原产亚洲西部或欧洲。我国各地栽培。鳞茎供食用或作调味料,内含大蒜辣素,入药,能健胃、止痢、杀菌、驱虫;嫩苗、蒜苔(花葶)供作蔬菜炒食。 ☚ 洋葱 韭菜 ☛ 蒜suàn植物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色白中带紫,花轴较长,茎有辣味,可做调料,也可入药。 蒜suàn《本草纲目》菜部第26卷蒜(205)。药名。小蒜的别名,参见“小蒜”条。 蒜suàn (多年生草本植物) garlic: 青 ~ garlic sprout; 一瓣 ~ a braid of garlic 蒜garlic 蒜蔬菜名。味辛辣,可作菜或调料。《本草纲目·菜部》载: 汉武帝以后,内地的蒜有两种: 根茎俱小而瓣少且辣甚者为小蒜,为中原原有;根茎俱大而瓣多,辛而甘者为大蒜,即胡蒜,为张骞通西域后传入内地的。《唐书·经籍志》载: 东汉王逸认为张骞通西域后,始得大蒜。《隋书·经籍志》载: 东汉延笃认为张骞所得为大宛之蒜。《急就篇》三载: 大小蒜皆辛而荤。《齐民要术》卷3载种蒜法: 八月种,春食苗,夏初食苔,五月食根,秋月收种。除大小蒜外,《尔雅》还提到有泽蒜,山蒜。 蒜suàn
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