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蒙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蒙求méng qiú(字)凌必正,号贞卿,明代人,崇祯进士。 蒙求méng qiú唐代学童启蒙用书。李翰撰,三卷,内容为经传故事。杜荀鹤《赠李镡》:地炉不暖柴枝湿,犹把蒙求授小儿。 蒙求 是一部以历史典故为主要内容的蒙学课本,唐代李翰所作,宋徐子光注。书名取《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义。全书4字一句,一句概括一个历史人物或传说人物的故事。上下两句成对偶,读起来琅琅上口,极有韵味,便于记忆。如“匡衡凿壁,孙敬闭户,孙康映雪,车允聚萤”。此书宋以后广泛流传,还流传到日本、朝鲜,大有“举世诵之”之势。《蒙求》在体例和内容上也为后世许多同类读物起先导作用,如《十七史蒙求》、《广蒙求》、《叙古蒙求》、《春秋蒙求》、《历史蒙求》、《名物蒙求》等等。《三字经》、《幼学琼林》、《蒙养故事》中不少内容也取材于《蒙求》。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教材部 > 蒙學教材 > 蒙求 蒙求 méngqiú 亦稱“李氏蒙求”。蒙學教材。《四庫全書總目》著録爲五代後晉李瀚著。近人余嘉錫在《四庫提要辨證》中總結前人研究成果,認爲當爲唐人李翰所作。書名取《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義。全書以歷史典故爲主要内容,類編爲四字韻語,上下兩句對偶,各講一段歷史或傳說人物故事,如講刻苦讀書的“匡衡鑿壁,孫敬閉户;孫康映雪,車胤聚螢。”李翰自作注,宋代徐之光補注。今存本共二千四百八十四字。此書自中唐至北宋,作爲學童讀本,最爲通行,並曾傳至朝鮮、日本。後世陸續出現各種《蒙求》和同類讀物,如宋·王逢原《十七史蒙求》,元·吳化龍《左氏蒙求》、胡炳文《純正蒙求》,明·柳希春《續蒙求》,清·羅澤南《養正蒙求》等,在體例上均師法李翰之《蒙求》。 蒙求书名。中国古代蒙学课本。书名取《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四库全书提要》谓著者为后晋李瀚。今人考证,当是唐代李翰。宋徐子光注。该书广集历史人物言行故事,编为四言对偶韵语。唐以后作为私学中启蒙教育之课本,亦作为考试之依据。 《蒙求》启蒙教育课本。唐李瀚撰。分2卷,共2484字。内容大部分为历史、传说人物故事、神话故事、古代寓言和纯知识性材料。正文皆用4字句,上下两句对偶,各讲一个故事。取材面宽,历代注释者很多,影响甚大。 蒙求 《蒙求》mengqiu中国古代蒙学读本,属诗歌知识掌故类。李瀚著,亦称《李氏蒙求》。李瀚何时人?说法不一,据《四库全书提要》为五代后晋人;近人余家锡在《四库全书辩证》中,认为当为唐代人。全文594条,四言韵文,共2 384字。全书以历史典故为主要内容,每句四字,上下两句成对偶,各讲一个历史人物或传说人物的故事,如:“杜康造酒,仓颉制字。程邈隶书,史籀大篆。蒙恬制笔,蔡伦造纸。”还有一些属于历史上努力学习的人的故事,如:“匡衡凿壁,孙敬闭户。孙康映雪,车允聚萤。”内容相当丰富,但每句概括过于简练,要知道具体内容或给儿童讲,还必辅之以具体故事内容,后人便编出很多分类《蒙求》,如《名物蒙求》、《孝悌蒙求》、《训女蒙求》等。 ☚ 太公家教 家范 ☛ 蒙求 《蒙求》Mengqiu古代蒙学教材之一。韵语类知识读物。《四库全书提要》谓作者是五代后晋李瀚。书名取自《易·蒙卦》“匪成求童蒙,童蒙求我”之义。全书正文都用四言,每句均用主谓结构短句,上下句成对偶,分讲一个掌故。现存宋徐子光注本计有616句,2 464字。或为历史, 或为传说人物故事, 如, “孙康映雪,车胤聚萤;屈原辞畔,渔父江滨;绿珠坠楼,文君当垆”。或为神话故事和古代寓言,如“女娲补天,长房缩地。”或纯知识性内容,如:“杜康造酒,仓颉制字;程邈隶书,史籀大篆;蒙恬制笔,蔡伦造纸”。它流传甚广,曾传到朝鲜、日本。后世仿著也很多,如宋代王令 《十七史蒙求》、元代胡炳文 《纯正蒙求》等。 ☚ 文字蒙求 小学 ☛ 蒙求中国古代蒙学课本。唐代李瀚著。书中广集历史人物言行故事、神话和寓言,编成四言对偶韵语。书名取自《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蒙求二卷。唐李翰 (生卒年不详)撰。李翰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华之长子。弱冠擢进士第,累迁大理司直,拜左补阙,加翰林学士。是书系传授经史百家知识的蒙书,李良进表称之“错综经史,随便训释”,李华序称“引古人言行善恶,参之声律,以授童幼,则经史百家之要奥,十得其四五矣。”故而当时风行于世,远及日本。李翰不仅撰是书,而且自为之注。然乡俗抄写,删节辄多,并有将其注语中所引书名省略者。于是宋理宗时徐有光为作补注。但《三字经》、《百家姓》流行于蒙馆后,是书始微,至明清时已鲜为学者所知了。乾隆修《四库全书》,仅著录徐子光补注本,竟不知其书原有自注。日本文化丙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天瀑山人得古抄本,称是李翰原注,刻入《佚存丛书》。光绪初杨守敬访书日本,又得古抄卷子改装本一卷,附音增注旧抄本一卷。增注本与《佚存》本为近,古抄本则远在诸本之上,守敬谓最近翰注原书。我国现存敦煌写本二卷:甲卷为卷子本,存二十八行,始李良进表之后段,次李华序,又次为《蒙求》原文二十八句; 乙卷为折叶装本,仅存两叶,恰是一折,自“爰盎欲坐注语”起,至“李郭仙舟”句止。并为唐末五代写本。甲卷李良进表后,有“良令国子司业陆善经造表,表未行而良授替,事因寝矣”一行,杨氏古抄本虽亦有之,而“替”误为“賛”。乙卷注语所引古书,较诸本独详,持之与《佚存丛书》所谓古注本及徐子光补注本相较,则凡古本徐注易以后出之书者,皆守敬所谓以见存书史换之者也。故此敦煌写本又较古抄本为尤古,虽存千百于什一,大约是李翰原书,五代旧本。按,日本《佚存丛书》题为后晋李瀚撰,这是沿袭《旧唐书·萧颖士传》的错误。刑澍《守雅堂文集》、黄廷鉴《第六弦溪文抄》、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均有辨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