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疾患
葡萄膜是眼球壁三层组织中的中间一层,当剥去外层巩膜时,其外形有如紫葡萄,故名葡萄膜;又因其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故又名为血管膜或色素膜。解剖学上葡萄膜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脉络膜依靠丰富的血管组织为视网膜感光细胞层输送营养; 睫状体通过产生的房水以解决晶体和玻璃体的营养需要; 而虹膜与睫状体的配合则分别通过瞳孔的伸缩与睫状体的一张一弛,控制着进入眼内的光量与眼对远近距离注视目标的调节作用。
葡萄膜疾患是最常见的内眼病之一,致盲率很高,正由于葡萄膜富于血管和色素,因而葡萄膜疾患的特点是同血管和色素的变化息息相关。葡萄膜疾患随着血管的不同分布而有区域性倾向,例如虹膜和睫状体均有前睫状血管和后长睫状体血管供应,所以虹膜和睫状体炎症常是伴随发生; 脉络膜炎症亦常由于后短睫状血管的分区供应而有赤道区、黄斑区、乳头周围区的区域性倾向,导致周边葡萄膜炎,后极部脉络膜炎和黄斑部病变等不同类型。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面积很广,血流至此,速度缓慢,来自血液中的各种微生物,肿瘤转移栓子,以及其他有害物质都容易在脉络膜组织中停留下来而致病,从而说明了葡萄膜疾患与全身病之间的密切关系。全身代谢免疫等方面的异常,往往同时能从葡萄膜组织中得到反映。因葡萄膜富于血管,所以葡萄膜炎症性病变在葡萄膜病中占特殊的地位,病因复杂,很多尚未阐明,分类不够满意,确诊往往困难,治疗也较棘手。但愈来愈多的资料表明,内因性葡萄膜炎占重要的地位、单纯外因而不伴有免疫过敏因素者较少见,此外地区、种族、气候、遗传、年龄、性别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葡萄膜疾患引起视网膜、玻璃体、晶体及房水功能的损害以及各种并发症,远比对葡萄膜本身的危害为大。
近年来葡萄膜疾患的研究有了不少进展,如遗传和免疫因素的探讨,超显微结构的研究,荧光血管造影的开展,房水生化学检查以及血清学诊断等各个方面都对探求葡萄膜的病因机理方面提供了不少新的经验。因此,葡萄膜疾患的科研工作已成为眼科中最活跃的领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