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葡萄炭疽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葡萄炭疽病grape anthracnose

围小丛壳引起接近成熟期葡萄果实腐烂的真菌病害。又称晚腐病。
分布和为害 中国各葡萄栽培地区均有分布,长江流域及黄河故道各省、市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新疆虽有报道但很少发生。
病菌侵染枝蔓、嫩梢、卷须、叶片及果穗等绿色部位,以果粒受害严重,其它部位受侵染后一般不表现症状。果粒在幼果期即可受侵染,待着色后或接近成熟期才出现症状,初期果面出现褐色小斑,渐扩大,边缘呈水浸状,病斑圆形,凹陷,凹陷处果皮易开裂,上有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病菌分生孢子盘)。潮湿条件下,大量分生孢子聚成鲑红色粘质粒。有些品种如玫瑰香,在绿色果皮上先出现暗褐色放射状菌索,后扩大转变成褐色、圆形凹陷斑,继而出现病征。果面上只有一个病斑时不能引起全果腐烂,果粒上有多个病斑时病果全果腐烂。病果脱落或失水干缩成黑色僵果留在果穗上。果梗或穗轴染病出现暗褐色长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下部果粒干缩脱落。多雨年份,感病品种无完整果穗,损失严重。
病因 病原物是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Ston.) Spauld et Schrenk],属子囊菌,球壳目。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半知菌,黑盘孢目(见仁果炭疽病)。
品种与发病关系明显,一般薄皮品种发病较重,早熟品种避病,晚熟品种发病严重,吉姆沙、季米亚特、无核白、牛奶、鸡心、亚历山大、保尔加尔、葡萄园皇后、黑罕、玫瑰香、龙眼和巨峰等品种均感病,赛必尔2007、赛必尔2003及刺葡萄等抗病。果园排水不良,架式过低,蔓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有利发病。
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 病菌具潜伏侵染特性,叶、蔓、卷须等绿色组织受侵染后当年不表现症状,8月至9月份抽生的不成熟副梢可严重受侵染,秋季修剪时副梢多被剪除,少数留下后入冬埋入土中过冬,遗留地面的病残梢、卷须、落叶以及缠绕支架铅丝上的卷须,翌年春末及夏季遇雨或较长时间保持湿润状态,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或花虫等传播,成为当年初侵染源。在一年生枝蔓上潜伏的越冬病菌,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完成初次侵染后,随蔓的生长及加粗而随皮层脱落,新的越冬部位在当年新蔓上形成,病菌在枝蔓上交替出现新旧越冬场所,二年生及多年生蔓的皮层脱落后不再带菌。
果粒坐果后受侵染至成熟期或着色后表现症状,潜育期长达40多天,一般20天左右,果实近成熟期或着色后再受侵染,潜育期只有2~4天。果粒中含酸量高含糖量低,病菌菌丝生长受抑制,反之则有利病菌生长,因此,果实近成熟期才进入发病高峰。
病害控制 严格剪除秋梢等不成熟枝蔓及弱蔓,彻底清除落地残体;生长季节加强管理,及时摘心、绑蔓、抹副梢,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搞好清沟排渍和清除杂草。重病葡萄园落花后开始喷药保护,可用波尔多液、退菌特、百菌清、米鲜胺、多菌灵加退菌特等药剂。套袋保护可减少喷药次数。采前7—10天去袋曝光可促使着色。根据检测病菌孢子出现决定第一次喷药适期。华北地区6月中旬、下旬如日降水量达15~30毫米,田间可出现病菌孢子,以后陆续降雨,孢子继续形成直至7月中旬,当田间第一次检测到病菌孢子时,开始喷第一次药。

葡萄炭疽病grapevine anthracnose

又称晚腐病。葡萄一种重要的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盘长孢状刺盘孢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新梢、叶片、枝蔓及卷须感染后,一般不表现症状,果实多在接近成熟期发病,出现圆形凹陷斑,上有轮状排列黑色粒点(分生孢子盘),潮湿条件下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聚集成淡红色粘质团。病果软腐脱落或失水干缩成黑色僵果挂在穗上。病菌主要在一年生枝蔓皮层或病果粒中越冬,经风雨或昆虫传播。高温多雨有利于发病流行。宜采取从幼果期开始喷药保护为主的防治措施。

葡萄炭疽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2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