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葛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葛藟gé lěi

蔓草名,藟即藤。李群玉《哭小女痴儿》:条蔓纵横输葛藟,子孙蕃育羡螽斯。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琳琅铺柱楚,葛藟茂河漘。

葛藟

植物名,亦稱千歲。一説葛和藟皆蔓生植物。藟即藤。《文選》班固《幽通賦》:“攬葛藟而授余兮,眷峻谷曰勿墜。”

葛藟

葛藟

《诗经·王风》篇名。全诗三章,章六句。《毛诗序》云:“王族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今人黄焯《诗说》中对此解释为“平王东迁,实由申侯主之。西都倾覆,幽王见杀,其祸皆自申侯。平王徇其私恩,绝灭天性,诗人所以为刺也。谓他人父者,刺平王谓申侯为父也。”似与诗意不合。朱熹《诗集传》以为“世衰民散,有去取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今人多据此为说,认为该诗描写流亡他乡者潦倒乞讨而无人救助的痛苦心情。

☚ 兔爰   采葛 ☛

葛藟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
 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
 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趯。终远兄弟,谓他人昆!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注释】 ①绵绵:长而不绝之貌。葛藟:葛藤,蔓生植物。戴震《诗经补注》:“《诗》七言葛藟,谓葛之藤蔓耳。古曰藟,今曰藤,古今语耳。”浒(hu虎):河岸、水边。②终远:终,既。王引之《经义述闻》:“终,犹既也。”远,离开,远离。谓:称、呼。③顾:顾念、体恤。④涘(si四):水边、涯岸。⑤有:友爱、相亲。《经义述闻》:“有,谓相亲有也。”一说,借为“佑”,助也。⑥漘(chun唇):河岸。⑦昆:兄。古称兄弟为昆仲。⑧闻(wen问):通“问”,恤问、存问。《毛诗传笺通笺》:“闻、问古通用,闻当读如恤问之问。”或训“听”,亦可通。
 
 【译文】 葛藤青青延绵绵,绕根繁生在河边。兄弟离散无音信,我独呼父求人怜!我独呼父求人怜,也无别人把我管! 葛藤青青长又长,绕根繁生在河旁。兄弟离散无音信,我独乞怜呼人娘!我独乞怜呼人娘,也无别人把我养! 葛藤青青长又长,绕根繁生在河旁。兄弟离散无音信,我独呼兄乞人帮!我独呼兄乞人帮,也无别人把我想!
 
 【集评】 清·姚际恒:“以三章之义例之,则由‘父’而‘母’,由 ‘母’而‘昆’也。以三章皆有‘终远兄弟’一语例之,则末章乃直叙,一章、二章因 ‘昆’而先及 ‘父’ ‘母’也。”(《诗经通论》卷五)
 清·崔述:“窃谓此三篇者(合《中谷有蓷》、《兔爰》),皆自镐迁洛者所作。盖迁徙之际,弃旧营新,最易失所,非上大有以安辑之不可。……吾故读此三诗,而知周之不复振也。”(《读风偶识》卷三)
 清·方玉润:“沉痛语,不忍卒读。”(《诗经原始》卷五)
 
 【总案】 此篇咏乱世家族离散,一个既无父母、又与兄弟失散的流浪者的悲哀,语意沉痛深切,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诗序》解此诗:“《葛藟》,王族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此只猜测之辞,无甚根据,与诗文内容亦不符。《诗集传》解此诗:“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言绵绵葛藟,则在河之浒矣,今乃终远兄弟,而谓他人为己父。己虽谓彼为父,而彼亦不我顾,则其穷也甚矣。”后世多用此说。此诗三章,回环叠咏,皆以“绵绵葛藟”起兴。绵绵者,长而不绝之貌。旧云葛藟枝叶连属,有宗族之象,而此流浪之人,既无父母可依,又与兄弟散离,则孤绝无主、生计困难,连绵绵葛藟之不如!其反衬之义甚明,故此谓反衬起兴。《毛传》、《诗集传》皆注此诗:“兴也。”

诗经《葛藟》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葛藟》


流亡人怨诉着,谁也不把他当亲人。
绵绵葛藟,(一) 野葡萄儿密连连,
在河之浒。(二) 蔓延在那河岸边。
终远兄弟,远别我的兄和弟,
谓他人父。称呼别人“爸爸”哩。
谓他人父,称呼别人“爸爸”,
亦莫我顾。也不照顾我呀。

绵绵葛藟,野葡萄儿密连连,
在河之涘。(三) 蔓延在那河旁边。
终远兄弟,远别我的兄和弟,
谓他人母。称呼别人“妈妈”哩。
谓他人母,称呼别人“妈妈”,
亦莫我有。(四) 也不慈爱我呀。

绵绵葛藟,野葡萄儿密连连,
在河之滣。(五) 蔓延在那河水边。
终远兄弟,远别我的兄和弟,
谓他人昆。(六) 称呼别人“哥哥”哩。
谓他人昆,称呼别人“哥哥”,
亦莫我闻。(七) 也不怜悯我呀。


注 释
(一)朱熹:“绵绵,长而不绝之貌。”
(二)毛亨:“水崖曰浒。”
(三)毛亨:“涘,崖也。”
(四)陈奂:“有,犹友也。”
(五)陈奂:“《伐檀》《传》:‘滣,崖也。’”
(六)毛亨:“昆,兄也。”
(七)王引之:“家大人曰:‘闻,犹问也。’谓相恤问也。古字闻与问通。”

注 音
涘si俟 滣chun唇

《诗经》之《葛藟》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葛藟

 〔原文〕
 绵绵葛藟,
 在河之浒。
 终远兄弟,
 谓他人父。
 谓他人父,
 亦莫我顾!
 (浒、父、顾,鱼部。)
 绵绵葛藟,
 在河之涘。
 终远兄弟,
 谓他人母。
 谓他人母,
 亦莫我有!
 (涘、母、有,之部。)
 绵绵葛藟,
 在河之漘。
 终远兄弟,
 谓他人昆。
 谓他人昆,
 亦莫我闻!
 (漘、昆、闻,文部。)
 〔译文〕
 绵绵的葡萄藤,长在河侧。我离开骨肉兄弟,向别人乞求叫爹。向别人乞求叫爹,也没有谁照顾我。
 绵绵的葡萄藤,长在河旁。我离开骨肉兄弟,向别人乞求叫娘。向别人乞求叫娘,也没有谁把我放在心上。
 绵绵的葡萄藤,长在河滨。我离开骨肉兄弟,向别人乞求叫弟兄。向别人乞求叫弟兄,也没有谁同情。
 〔评介〕
 《葛藟》三章,章六句。《诗序》:“《葛藟》,王族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又《左传》称“葛藟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比。”与《序》意相近。《诗集传》则反对《诗序》之说,谓“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此说符合诗的本意。从全诗思想内容看,这是一篇逃难者的悲哀诗。诗中主人公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到处行乞,向人呼求哀告。该诗反映了大乱中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奴隶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也表现了人民对剥削者的憎恨。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诗题序:“民穷无所依也。”
 全诗三章,每一章都用相同的起兴手法开头,诗人通过对依附蔓延在河岸边的绵绵的葡萄藤,反复咏叹,反衬出逃难者孤苦零丁,走投无路悲苦生活的惨景。清方玉润《诗经原始》眉评曰:“沉痛语,不忍卒读。”

《诗经》篇文之《葛藟》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葛藟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
 终远兄弟,谓他人父
 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
 终远兄弟,谓他人母。
 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
 终远兄弟,谓他人昆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注释】①绵绵:长而不绝貌。葛藟(lěi):葛藤。②浒:岸。③终:既,已。④谓:称呼。⑤顾:照顾。⑥涘(sì):水边。⑦有:通“友”。亲爱。⑧漘 (chún):水边。⑨昆:兄。⑩闻:通“问”。恤问。
 【鉴赏】这是流浪者自我悲叹之诗。
 在动乱的时代,由于战争、苛政、饥荒等天灾人祸,造成无数平民家庭的破裂。人们走投无路,只得背井离乡,四处流浪。此诗正真实地反映了一位流浪者的悲惨生活。
 全诗三章。每章首二句为兴体。诗以绕根而生的葛藤在那河边岸上,反兴流浪者犹如水面浮萍,四处漂泊。每章后四句写流浪生活。他为了生存,不得不远离兄弟,四处漂泊,真是连葛藤也不如。更为可悲的是,为了乞食,还得在异乡称呼他人为父、为母、为兄。尽管如此,但人们对自己并不照顾,并不亲爱,并不怜悯。不难想见,这个流浪者一定是每天都在挨饿。读罢此诗。真令人心酸。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沉痛。它是流浪者发自肺腑的呼喊,也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与抗争。诗人如果不是亲身体验,不可能写得如此生动逼真,感人肺腑。
 《诗序》说:“王族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此说将每句诗都作了曲解。认为“绵绵葛藟”是比喻“王之同姓得王之恩施以生长其子孙”;认为“终远兄弟”是刺平王寡于施恩,弃其九族;认为“谓他人父”是刺平王缺乏父恩。如此支离诗意,显然是一种曲说,故后世依从者甚少。
葛藟

葛藟

〔原文〕
绵绵葛藟,
在河之浒。
终远兄弟,
谓他人父。
谓他人父,
亦莫我顾!
(浒、父、顾,鱼部。)
绵绵葛藟,
在河之涘。
终远兄弟,
谓他人母。
谓他人母,
亦莫我有!
(涘、母、有,之部。)
绵绵葛藟,
在河之漘。
终远兄弟,
谓他人昆。
谓他人昆,
亦莫我闻!
(漘、昆、闻,文部。)
〔译文〕
绵绵的葡萄藤,长在河侧。我离开骨肉兄弟,向别人乞求叫爹。向别人乞求叫爹,也没有谁照顾我。
绵绵的葡萄藤,长在河旁。我离开骨肉兄弟,向别人乞求叫娘。向别人乞求叫娘,也没有谁把我放在心上。
绵绵的葡萄藤,长在河滨。我离开骨肉兄弟,向别人乞求叫弟兄。向别人乞求叫弟兄,也没有谁同情。
〔评介〕
《葛藟》三章,章六句。《诗序》:“《葛藟》,王族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又《左传》称“葛藟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比。”与《序》意相近。《诗集传》则反对《诗序》之说,谓“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此说符合诗的本意。从全诗思想内容看,这是一篇逃难者的悲哀诗。诗中主人公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到处行乞,向人呼求哀告。该诗反映了大乱中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奴隶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也表现了人民对剥削者的憎恨。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诗题序:“民穷无所依也。”
全诗三章,每一章都用相同的起兴手法开头,诗人通过对依附蔓延在河岸边的绵绵的葡萄藤,反复咏叹,反衬出逃难者孤苦零丁,走投无路悲苦生活的惨景。清方玉润《诗经原始》眉评曰:“沉痛语,不忍卒读。”

☚ 兔爰   采葛 ☛

葛藟

比喻妇人。晋潘安《寡妇赋》: “顾葛藟之蔓延兮,托微茎于樛木。”
●《诗·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櫐之。乐只君子! 福履绥之。” 樛樛(jiu): 高木。葛藟: 葛蔓。櫐: 同 “藟”。履:禄。诗以葛藟攀高木比作女子依附于夫家。妻子祝福丈夫永远安宁快乐,长享福禄。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落葉木本 > 葛藟
葛藟  gélěi

亦稱“藟”、“千歲蘽”、“蘽蕪”、“苣瓜”、“巨荒”。葡萄科,落葉木質藤本,有卷鬚。葉廣卵形,或三角狀卵形,緣具小齒,脈腋被毛。夏季開小花,黄緑色,圓錐形排列。漿果球形,黑色,可入藥。主產我國中部、南部。始載於先秦典籍。《詩·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蘲纍之。”陸德明釋文:“《草木疏》云: 一名巨荒。”孔穎達疏引陸璣:“藟,一名巨苽,似燕薁,亦延蔓生,葉艾,其子赤,可食。”按阮元《校勘記》 以“苽”爲“荒”之誤。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千歲蘽》:“〔釋名〕蘽蕪、苣瓜。藏器曰: 此藤冬只凋葉,大者盤薄,故名千歲蘽。”《三才圖會·草木》:“千歲虆,泰山川谷作藤生,蔓延木上,葉如葡萄而小,四月摘其莖,汁白而甘,五月開花,七月結實。”

葛藟【同义】总目录


葛藟千岁藟巨苽

葛藟oriental grape

Vitis flexuosa Thunb.,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生于山地灌丛中,分布于云南、四川、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广东、广西、山东等省区;朝鲜半岛和日本亦有分布。有茎卷须。幼枝被灰白色绒毛。单叶互生,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基部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有波状浅齿;叶柄长,被灰白色蛛丝状绒毛。圆锥花序;雌雄异株;花萼盘状,膜质;花瓣4枚,合生成帽状体脱落;雄蕊与花瓣对生;子房上位,2室。浆果球形,黑色。果可生食或酿酒;根、茎和果实药用,治关节酸痛;种子可榨油。本种生长健壮,耐阴耐湿,病虫害少,可作葡萄的砧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