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葛巾漉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葛巾漉酒典源出处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郡将常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南史· 隐逸传》、《宋书·隐逸传》亦载。 葛巾漉酒典源出处 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郡将常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南史· 隐逸传》、《宋书·隐逸传》亦载。 释义用法 陶潜字渊明 (一说名渊明,字元亮),性好饮酒,酒熟时,摘下头上葛巾滤酒,滤毕又戴上。后以此典指爱酒,嗜酒,率真超脱。 用典形式 【巾漉】 宋·陆游:“手钞书半淡,巾漉酒微浑。” 【酒巾】 宋·周邦彦:“愁逢杂路寻车辙,赖有高林出酒巾。” 【陶巾】 唐·白居易:“酿糯岂劳吹范黍,撇刍何假漉陶巾。”宋·陆游:“日暧登山思谢屐,病余漉酒负陶巾。” 【漉䍠】 金·元好问:“儿女团��庞行婆, 漉䍠活计苦无多。” 【巾漉酒】 唐·戎昱:“瓶开巾漉酒,地坼笋抽芽。” 【纱巾酒】 元·耶律楚材:“知音谁听断弦琴,临风痛想纱巾酒。” 【浇酒巾】 清·王夫之:“浇酒巾犹湿,当篱菊已香。” 【倾巾漉】 唐·白居易:“未暇倾巾漉,还应染指尝。” 【陶潜巾】 清·黄景仁:“他年倘有步兵辙,此地曾漉陶潜巾。” 【葛巾湿】 宋·陆游:“漉残醅瓮葛巾湿,插遍野梅纱帽香。” 【葛巾漉】 清·钱谦益:“陶令苦乏酒,辜负葛巾漉。” 【漉酒巾】 唐·顾况:“空负漉酒巾,乞食形诸诗。”唐·朱放:“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宋·梅尧臣:“陶令生涯漉酒巾,门前种柳万条新。”清·王夫之:“青毡未损传家物,黄菊相期漉酒巾。” 【东篱漉酒】 清·吴伟业:“东篱漉酒泛芳樽,处士传家湛母恩。” 【自漉疏巾】 宋·苏轼:“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酒漉征君】 清·归庄:“径开高士蓬犹蔓,酒漉征君菊有光。” 【陶家白纶】 唐·李频:“且须共漉边城酒,何必陶家有白纶。” 【接䍠漉酒】 清·吴伟业:“接䍠漉酒科头坐,只作先生醉里看。” 【脱巾漉酒】 宋·苏辙:“拥褐放衙人寂寂,脱巾漉酒鬓参参。”宋·陆游:“脱巾漉酒从人笑,拄笏看山颇自奇。” 【蒸酒沾巾】 宋·苏舜钦:“时有飘梅应得句,苦无蒸酒可沾巾。” 【漉巾陶令】 宋·康与之:“落帽孟嘉寻箬笠,漉巾陶令买蓑衣,都道不如归。” 【漉酒纶巾】 宋·陆游:“漉酒纶巾折,听琴拄杖横。” 【漉酒纱帽】 元·邵亨贞:“何时弭棹苏台侧?共漉酒纱帽,放歌瑶瑟。” 【漉渊明酒】 宋·苏轼:“半升仅漉渊明酒,二寸才容子夏冠。” 【柴桑漉酒巾】 宋·汪元量:“遮莫貂蝉贵此身,何如柴桑漉酒巾。” 【陶公漉酒巾】 唐·刘禹锡:“萦回谢女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唐·杜甫:“谢氏寻山屐, 陶公漉酒巾。” 【渊明漉酒巾】 宋·曾巩:“最宜灵运登山屐,不负渊明漉酒巾。” 葛巾漉酒《葛巾漉酒》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梁·萧统《陶渊明传》:“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又见《宋书·隐逸传·陶潜》。 【释义】此典说明陶渊明的真率放达的性格。 【例句】①黄花恰正开时候,篱下自教巾漉酒。功,也罢手,名,也罢手。(陈草庵〔中吕·山坡羊〕)此将陶渊明自酿浊酒的简朴生活当作自己的理想。②不如俺葛巾漉酒陶元亮,倒大来快活也末哥。(杨朝英〔正宫·叨叨令〕《叹世》)此以陶渊明自喻。③裹着一顶漉酒巾,学五柳先生。(乔吉杂剧《杜牧之诗酒扬州梦》第四折〔折桂令〕)此例中,葛巾漉酒的五柳先生用来形容生性潇洒,行为放略的人。④倒不如我这拂黄尘的布袍,漉浑酒的纶巾。(马致远杂剧《西华山陈抟高卧》第二折〔乌夜啼〕)用陶渊明典故,写隐居生活。 葛巾漉酒 葛巾漉酒事出《宋书·陶潜传》:“郡将侯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言晋赋家陶渊明疏放旷达,用所戴葛巾漉酒。后遂用“葛巾漉酒”形容爱酒成癖,或赞羡真率超脱。 ☚ 斑竹 敬通不循廉隅 ☛ 葛巾漉酒葛巾:头巾。漉:渗。拿头巾滤酒。指率真洒脱,嗜酒好饮。东晋诗人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后来他厌恶官场污浊而退隐到乡村。在田园郊野,陶渊明躬身劳作,赏菊赋诗,日子过得平和恬淡。他爱好饮酒,相传每逢美酒酿熟之后,总是喜欢拿头上的葛巾过滤酒渣,滤完后再重新戴上。(见《宋书·陶潜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