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菊天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菊天牛chrysanthemum longicorn beetle幼虫蛀害菊科植物枝梢的甲虫。学名Phytoecia rufi-ventris Gautier。鞘翅目,天牛科。分布于东亚和南亚及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主要为害菊、野菊、苦艾等10多种菊科植物。被害植株枝梢或整枝枯萎。成虫体长9~11毫米,鞘翅黑色,被稀疏灰色绒毛。前胸背板中域具一卵圆形橙红色斑。腹部、足主要为橙红色。触角与体等长。头、胸部密布刻点。卵长椭圆形,黄色。末龄幼虫体长11~13毫米,圆柱形,乳黄色。前胸背板侧沟深褐色,斜向前外方,中后方具成列的深褐色齿状突。腹部第一至七节步泡突具一横沟。蛹长7~10毫米,淡黄色。年生1代。成虫出现期,北京为4月下旬至5月,浙江为5~7月。产卵盛期在5月上中旬。5~9月幼虫发生为害。8、9月末龄幼虫在根部化蛹,羽化后成虫潜伏于根部越冬。卵期9~18天,平均12天,幼虫期90多天,蛹期10天,成虫日间活动,上午尤盛,清晨交配,卵单产,偶见两粒产在一起。成虫产卵前先将茎梢下3~6厘米处咬成1~3个环形伤孔,后产卵于环的下方或两环之间的茎髓部,致使茎梢枯萎。幼虫孵化后自上而下钻蛀为害,直至茎基部方见蛀洞和虫粪。如幼虫蛀食完一茎秆而虫体尚未发育成熟,则可转移它茎为害。天敌有寄生于幼虫的赤腹茧蜂,姬蜂,肿腿蜂等。宜在成虫发生盛期,于晴日在植株和地面喷布甲萘威粉剂防治;或在产卵孔下3~6厘米处剪除被害茎梢;忌与菊科植物间作或连作。 菊天牛chrysanthemum longicorn beetlePhytoecia rufiven-tris Gautier,又称菊虎、蛀心虫。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朝鲜半岛、日本及中国。寄主为菊花、金鸡菊、蓍草、欧洲莲等菊科植物。成虫为小型天牛,长约12 mm,鞘翅披有稀疏的灰色绒毛;前胸背板中央有一略带卵圆形较大的橙红斑;腹部及足呈橘红色。老龄幼虫体长9~10 mm,淡黄色,前胸背板近方形,两侧各有一条深褐色凹陷,背板后1/3处有颗粒状的蝙蝠形斑。在浙江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菊花根部越冬。成虫将菊花茎梢咬成一圈小孔产卵,致使茎梢失水下垂,容易折断。幼虫孵化后钻入茎内,向下取食。有时在被蛀的茎秆分枝处折裂,愈合后成微肿大的结节,被害枝不能开花或整枝枯死。当发现菊花茎梢萎蔫时,可将断茎以下3~6 cm处摘除,集中处理;2~5月在早晨露水未干前在菊花植株上捕杀成虫;发生期及时喷乐果、功夫菊酯等药剂防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