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莫斯科会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莫斯科会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于1941年9月30日至1942年4月20日,在莫斯科附近进行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德军参战总兵力为76个师又2个旅,约180万人、坦克1700辆、火炮1.4万门、飞机1390架;苏军参战总兵力为15个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共125万人、坦克990辆、火炮7600门、飞机677架。此役,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遭到的重大失败,损失官兵50万人(其中冻死冻伤10万余人)、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汽车1.5万余辆。 莫斯科会战 莫斯科会战Mosike huizhan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入侵德军与苏军在莫斯科近郊进行的会战。苏德战争爆发后, 德军取得暂时胜利, 北南两线分别攻占基辅和包围列宁格勒, 遂集中其苏德战场上的总兵力的50%于中路, 进攻莫斯科, 企图一举占领该城, 消灭苏军主力, 结束对苏战争。会战自1941年9月30日开始。在10月攻势中,德军进行了3次大包围。大批红军被俘, 形势十分危急, 苏联政府部分机构和外交使团迁往外地。德国曾令各报10月12日留下头版位置, 以刊载“特别重要的消息”,意即攻陷莫斯科。莫斯科军民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采取攻势防御, 浴血奋战,使德军进攻能力于10月底减弱。11月15日,德军发起第二次大规模进攻, 一度占领距莫斯科仅24公里的伊斯特腊。由于苏军的顽强阻击, 德军南北两翼包围、中央突破的企图未能实现。苏军在防御期间,集中后备力量, 自12月6日起转入反攻, 至1942年初前进了100—25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包围。尽管希特勒为挽回败局自任陆军总司令, 仍未能阻止德军的溃退。1942年1月8日至4月20日,苏军在莫斯科方面全线反攻,进 一步扩大了战果,把敌军击退150400公里。苏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保卫了首都,消耗德军大批有生力量, 削弱德军的军事优势, 收复部分失地。此役是德国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遭到的第一次军事大失败, 标志着德国 “闪击战”和 “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的破产, 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和世界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信心。 ☚ 大西洋宪章 大东亚共荣圈 ☛ 莫斯科会战 莫斯科会战Mosike huizhan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入侵德军与苏军在莫斯科近郊进行的会战。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取得暂时胜利,北南两线分别攻占基辅和包围列宁格勒,但未能实现速决战的目标,遂集中其在苏德战场上的总兵力的50%于中路,进攻莫斯科,企图一举占领该城,消灭苏军主力,结束对苏战争。会战自1941年9月30日开始。在10月的第一次大规模攻势中,德军进行了3次大包围。大批红军被俘,形势十分危急,苏联政府部分机构和外交使团迁往外地。德国曾令各报10月12日留下头版位置,以刊载“特别重要的消息”,意即攻陷莫斯科。莫斯科军民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采取积极防御方针,浴血奋战,使德军的进攻于10月底减弱。11月15日,德军发起第二次大规模进攻,一度占领距莫斯科仅24公里的伊斯特腊。由于苏联的顽强阻击及气候原因,德军已为强弩之末,攻势停顿。苏军在防御期间,集中后备力量,自12月6日转入反攻,至1942年初前进了100—25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包围。希特勒为挽回败局亲任陆军总司令,仍未能阻止德军的溃退。1942年1月8日至4月20日,苏军在莫斯科方面全线反攻,进一步扩大了战果,把敌军击退150—400公里。苏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保卫了首都,消耗德军大批有生力量,削弱德军的军事优势,收复部分失地。此役是德国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遭到的第一次军事大失败,标志着德国“闪击战”和“德军常胜不败”神话的破产,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和世界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信心。 ☚ 苏德战争 大东亚共荣圈 ☛ 莫斯科会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于1941年9月30日至1942年4月20日,在莫斯科附近进行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德军损失约50万人,1300辆坦克、2500门火炮和1.5万台车辆。其中冻死冻伤10万余人。是苏军大败德军的会战,保卫了首都,粉碎了德军的“闪击战”计划和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苏联和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斗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