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毒
药物毒是指毒药单用或性质相反的两种药物同用,其毒性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病症,又称“配伍毒”或“药物相反”。药物毒进入人体后随食物之精华而周流全身,乱三根,损七素,以致神气俱夺而发病。药物毒的产生,除直接来源于有毒药物外,亦可因对药物剂量掌握不准,过用,或不谙药性误用,或不顾患者体质、病情而滥用,或多种草药与化学药品混合同用等均为引起中毒之因素。本病表现肝胃不舒,心悸、气促、心神不定,气虚、消瘦,易汗,易感冒,阳萎或月经不调等。治宜以解毒,调三根为原则,解毒采用“先收后辟”的方法。“收”即收敛,以防毒邪扩散。先用七味水柏枝汤(水柏枝、黄柏、五灵脂、猪血、紫菀花、土茯苓、甘草)或大剂二十五味散水煎待温缓缓服下;“辟”即排除毒邪,宜投二十五味(王拉乐)用红糖水送服。或绵羊奶煎服三味诃子散(诃子、贯众、甘草)。本病亦有寒热之分。
热症者:口舌干燥,头痛,关节痠,寒战,胸肋刺痛,心中烦热,神志恍惚,多楚,脉象数而紧,尿赤黄、沉渣厚,舌苔浅黄,治宜佐以清热,用十三味红花散与主剂交替服用。
寒症者:症见腹胀肠鸣,食物不化。嗳气,呕吐,颜面浮肿,脉象缓弱,小便淡青色,舌苔白。治宜佐以祛寒,药用四味光明盐汤或五味石榴散与主剂交替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