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荡秋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荡秋千dàng qiū qiān旧时云南滇西地区土匪谓吊打。系一种刑罚。 各种游戏 各种游戏捉迷藏:藏猫儿 躲猫猫 扎盲盲 ☚ 游戏 酒令 ☛ 荡秋千 荡秋千在东南亚地区,荡秋千因其交替反复的动作,人们把它与庆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仪式联系在一起。印度人则视其为昼夜、季节、生命之气的循环的象征。另一些国家在婚礼中有此习俗,视作爱的循环的象征。 ☚ 圣诞老人 衣色示意 ☛ 荡秋千朝鲜、柯尔克孜、纳西、彝等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云南等地。秋千架过去多用两根木柱上架一圆木制成,现在多用铁架,横梁上系两条绳索,下拴木板即可。荡时主要靠腰部和臀部的力量向前后摆动。比赛方法各民族不一。朝鲜族多为妇女参加,测定优胜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在秋千架的前方立两根杆子,上面横拉一根挂有铃铛的绳子,以参赛者碰响铃铛次数的多少定胜负;第二种是以秋千架前方树上的树叶或花朵为目标,用脚碰着或用嘴咬着者为胜;第三种是在踏板下面拴一根绳子,用拉起的绳子的长短来判定胜负。 荡秋千中国民族体育活动比赛项目之一。比赛场地为20m×8m的长方形,地面平坦,上空距地面15m高的空间内不得有障碍物。秋千架应牢固地安装在场地中央,用钢管或其他相应的坚固材料制成,两根立柱下端间距不少于3.5m,上端间距2m,两立柱顶端为第一横杆,高12m,往下1m处为第二横杆。秋千绳使用伸缩性小的苎麻绳、尼龙绳或棕麻绳。直径2.5~3cm,绳两头系在第一横杆上,间距1m,再在第二横杆绕一圈垂落下来,在封闭的下端安置脚踏板,下沿距地面80~90cm。单人脚踏板长30cm,宽10cm;双人脚踏板长40cm,宽10cm,厚度均为2.5~3cm。比赛按民族传统只设女子项目,包括:团体赛、双人触铃比赛、单人触铃比赛、单人高度比赛、双人高度比赛。比赛开始时运动员从一个个台面1m2的装有脚轮高1.3m的起荡台上脚踏板开始试荡,试荡结束后通过一定次数的预摆去触击前方一个可随意升降并能前后移动的3m长的系铃杆上的铃。高度比赛以触击铃的高度决定名次,最低6m,最高双人10.5m,单人10m。高度相同看试荡次数,再相同看预摆次数,再相同抽签决定。触铃比赛以定时间内触铃次数多者名次列前,相同看试荡次数,再相同看预摆次数,再相同抽签决定。 荡秋千 荡秋千清明时节,在济南城乡,还流传荡秋千的习俗。这天,男女老幼身着新衣在街前广场立木为架,上架横木,下悬二绳,绳下横系一板,人在板上可坐可立,手握两绳可前后上下飘荡,极富乐趣。相传荡秋千本是北方胡人的一种游戏。汉、唐以来,多用在皇帝的后宫和显官贵族的园囿里,后来才渐渐传到民间。 ☚ 趵突泉灯会 插柳和植树 ☛ 荡秋千 荡秋千Dang qiuqian适用于4—6年级。可以发展学生掌握平衡的能力, 培养勇敢顽强精神。 ☚ 打陀螺 对打尜儿 ☛ 荡秋千 荡秋千朝鲜一种传统的民间竞技娱乐活动。在架上悬持两根绳,下拴横板,人站在板上,两手握绳,用脚蹬踏,使之前后摆动的体育活动。荡秋千在朝鲜有着很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前1世纪就已开始,12世纪初此俗更加盛行。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都要举行荡秋千比赛。是日,朝鲜妇女身着民族服装,聚集在一起,依次荡秋千进行比赛。比赛时,评定优胜的有几种: 一种是以秋千架前方高树上的树叶或花朵为目标,用脚踏着花朵或用嘴咬掉花朵者为优胜; 一种是比荡秋千的高度,荡的高者为优胜等等。可分单人赛和双人赛。由于荡秋千活动有益于锻炼身体,培养勇敢精神,现今荡秋千活动已经成为朝鲜日常的民族体育项目。 ☚ 接吻礼 职业红娘 ☛ 荡秋千swing playing;playing on the sw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