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地区可替代能源开发
在荒漠化地区发展非传统、对环境影响少的能源及能源贮藏技术,以减少燃烧传统薪材对植被破坏的活动。荒漠化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过度樵采是人为因素之一。由于樵采所导致的土地沙化面积占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的31.8%,即我国相当一部分沙漠化土地是人工“烧” 出来的。干旱地区一个5口人的家庭每年因生活能源需要破坏天然植被1.8公顷。我国广大荒漠化地区,农牧民生活能源十分短缺,本该作饲料和肥料的作物秸秆以至于牛粪全部被烧掉了,影响了农牧业的发展。而在荒漠化地区开发可替代能源,是缓解农村能源紧张状况; 减少植被破坏,增加林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也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
薪炭林种植。根据我国国情,薪炭林在现在及将来很长时期内仍是农村主要能源。全国造林绿化纲要到2000年营造薪炭林603万公顷。一方面我国还有相当面积土地适宜栽植薪炭林; 另一方面在条件合适的荒漠化土地营造薪炭林,既补充能源不足,又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一举两得。
太阳能的利用。我国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的“三北” 地区,丰富的天然再生能源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资源,“三北” 地区全年日照时数2800—3000小时,太阳辐射总能量每平方米每年14万—200万千焦,相当于燃烧标准煤每平方米每年200—280千克。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对促进本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太阳灶是最为普遍应用的太阳能利用方式。近年来,农村使用的太阳灶有简易固定型聚光太阳灶; 荷叶型聚光太阳灶; 正抛物面轴外聚光纸质太阳灶; 灯式太阳灶; 箱式柱形聚光太阳灶; 草编式聚光太阳灶和玻璃太阳灶等。太阳能热水器也是在全国推广应用最普遍的太阳能利用装置。普及太阳能热水器,除节省大量植物能源外,对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改变卫生习惯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高寒地区太阳能建筑的推广给基层农牧民群众带来了福音,受到热烈欢迎,如青海牧区,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元宝山牧场等地。太阳房分被动式和主动式,被动式太阳房充分利用太阳高度角冬低夏高的条件,以开源节流为设计原则,靠房屋结构本身完成集热、蓄热、释热来满足住房者的采暖需求。被动式太阳房一般坐北朝南,保温墙采用双层复合墙体,中间夹保温层。利用材料有稻壳、石棉、珍珠岩等。受益窗采用平开大窗,三角形突窗,平开推拉窗等。该类太阳房的基本类型有直接受益式、集热一蓄热墙式和附加温室式三大类。其中直接受益式采用采光玻璃窗收集太阳光热,利用集热墙壁、地板贮热,在温度下降时通过辐射和对流形式放热到室内。也有把集热墙和地板省掉,加大采光面积并设立双层玻璃窗来达到增温保暖目的。
风能开发利用。风能与太阳能有相似的特点,也是一种巨大的不需要补偿的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我国风能资源极其丰富,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我国10米高度层风能总储量为32.26亿千瓦,实际可开发量为2.53亿千瓦。但可供经济开发的风能储量尚需进一步查明。我国风能主要分布在两大风带,即 “三北” 地区草原、戈壁和东南沿海与岛屿。北部风带在新疆经甘肃至内蒙古高原一线,风能每平方米200—300瓦。风能开发利用分为风力发电、风力提水、风力咸水淡化等方面。
沼气。在荒漠化地区的农村牧区,发展沼气更是开发农村能源; 解决农村生活燃料和肥料问题;发展生态大农业的有效途径。沼气是生物能源,具有再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