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畜复合型生态工程
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把现代科学和生态技术同传统游牧业的精华相结合,指导和组织生产、建设良性循环,保护和建设草原环境,持续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一种生产体系。草畜复合型生态工程能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缓解草畜矛盾,实现草业可持续发展。它以划区轮牧、合理利用划地资源为重要手段,以分散居住点,合理布局饮水和饲料点,诱导家畜均匀采食等办法达到畜群的均匀分布; 利用人工草场和天然草场牧草生长期特点,形成互补性轮牧系统; 利用永久性固定围栏,根据畜群大小,草地产草量等条件,划分放牧小区,在小区内遵循牧草再生规律和条件,进一步分块轮牧,使草场得以休养生息逐步恢复草原,使其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发展草畜复合型生态工程的意义:
❶是促进草原牧区经济发展,提高牧民收入的根本保证。草业是牧区经济的主体,是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草畜生态工程以草为业,以增草为手段来实现增畜。重视牧草栽培,草地改良,兴建人工草地,提高饲草产出量,同时要特别注重饲草的有效利用,对青、粗饲料保存和加工调制技术充分利用和推广提高牧草的利用度,实现增草增畜。
❷是转变传统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草畜生态工程集生态学与生物工程学于一体,因地制宜地在草原地区实施草场、牲畜、人口的协调发展。在恢复草地能力、兴建标准化草场、围栏封育、良种选配、饲养方式、生产和经营等各个环节综合使用生物技术、配套技术,实现综合治理沙化,达到休养、保护、建设草地,提高生产能力的目的。
❸在草场经营方面,对天然草场采取划区轮牧及轮刈制,并合理安排放牧强度,使草场得以休养生息,实现永续利用。在条件较好的草地,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地,改善草场结构,提高草场质量和牧草产量; 在水土条件好的草地,采取畦田化和水、草、林、机、路配套技术,建设标准化草场。人工、半人工以及高标准草地建设水平是草畜生态工程的核心标志。草畜生态工程把以草定畜,保持生态平衡放在首位,在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增草增畜,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❹在牲畜个体生产性能方面,通过引进和选育、改良畜种,提高饲草转化率,提高牲畜个体产量和质量。在牲畜群体生产能力方面,通过枯草期舍饲、半舍饲,牧草旺期放牧等方式改进饲养方式,合理调配营养,提高母畜比重、繁殖率、出栏率,实施成本核算,加速畜群周转,减少牲畜死亡,增加畜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