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荆钗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胸中豪气冲牛斗。更笔下龙蛇飞走。 管英雄随我步瀛洲。一举高攀龙首。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石榴花觑著你花容月貌胜仙娃。忍将身命掩黄沙。 幸逢公相救伊家。似拨云见日枯树再开花。 泣颜回贞洁可誇。恁捐生就死令人讶。 你萱堂怎不详察。却不道有伤风化。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家私迭等。 良田千顷。 富豪声震瓯城。 他却不曾婚娶,专浼我来相聘。 他恁地钱物昌盛。 愧我家寒,自料难厮称。 这段姻缘料想是前定。 入境缘何不顺情。 休得要恁执性第三换头。 见哥嫂俱已应承。 问侄女缘何不肯。 恁坚执莫不是行浊言清。 枉了将奴淩并。 便刎下头来,断然不依听。 论我作伐宅第尽闻名。 十处说亲九处成。 谁似你假惺惺。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是则是公文限紧。 承尊命怎敢不允。 管取十朝与半旬。 到宅上备说元因。 还历尽。 山郭水村。 指日到东瓯郡。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书中语句有差讹。 致使娘儿聒絮多。 真伪怎定夺。 是非没奈何。 尺水翻成一丈波。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人生最苦是别离。论贞洁无比。 仗鸾笺一纸传消息。怎不见回音至。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想前生曾结分缘。 幸今世共成姻眷。 喜得他脱白挂绿,怕嫌奴体微名贱。 若得他,贫相守,富相怜。 心不变。 死而无怨。 早辞帝辇。 荣归故园。 那时节,夫妻母子,大家欢忭。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家道贫穷。 守荆钗裙布,谨身节用。 今为姻眷,惟恐玷辱门风。 空空。 愧没房奁来陪奉。 望高堂,垂怜宠。 喜气浓。 悄似仙郎仙女,会合仙宫换头。 欣逢。 夫婿宽洪。 可留心遵守,四德三从。 勤攻诗赋,休得效学飘蓬。 重重。 运蹇时乖长如梦。 谢良谋,开愚懵。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宝篆香消,绣窗日永,又还节近清明。 暗里时更月换,老逼亲庭。 旦晚虽能定省。 遇寒暑宜加温凊。 清和景。 惟愿双亲,倍膺福寿康宁。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我告你。 局骗俺财礼。 我告你。 威逼他投水。 怎误我白罗帕见喜。 闪得他黄泉路做鬼。 息怒威。 宁耐取。 休想我轻轻放著你。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子嗣悭。 衰老年。 何忍将奴离膝前。 莫惹闲非来挂牵。 休得愁烦。 休得愁烦。 他是读书大贤。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女冠子头凭阑极目天涯远。 奈人去远如天临江仙尾。 鳞鸿何事竟茫然。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贼泼贱好闭嘴。 数黑论黄说甚的。 娘言语怎违逆。 这的顺亲颜情却是你。 顺亲颜情,人之大体。 竟不相投,教奴怎随。 富豪贪恋,贫穷见弃。 须惹得旁人讲是非。 呆蠢小丫头,出语污人耳。 敢恁地推三阻四。 话不投机。 这豪家求汝效于飞。 他有甚相亏。 敢恁的回言抵抗没尊卑。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人死家空情黯黯。奈气力都消减。 自间别心中常凄惨。今见了越伤感。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念吾到此求科举。 不及第羞返乡闾。 修书欲报娘和父。 烦你捎书。 只怕你相推阻。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穷酸魍魉。对我行辄敢数黑论黄。 妆模作样。恼得我气满胸堂。 平生颇读书几行。岂肯汩乱三纲并五常。 斟量韵且顺从公相何妨换头。端相。 你穷酸伎俩。怎做得潭潭相府东床。 出言无状。那些儿谦让温良。 微名幸登龙虎榜。肯做弃旧怜新薄幸郎。 参详。料乌鸦怎配鸾凰。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衰鬓已星星。 弱体战兢兢。 况兼寒凛凛,那更冷清清。 此行。 怎去登山岭。 且过今冬,待春暖共登程。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傍妆台头意悬悬。 倚门终日望得眼儿穿。 自他赴选历鏖战,杳无个信音传。 八声甘州多应他在京得中选。 因此无暇修书返故园。 皂罗袍他既登金榜,怎不锦旋傍妆台尾。 教人心下转萦牵。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临江仙头客馆悠悠鸡唤醒。 窗前尚有残镫一剪梅尾。 揽衣推枕自闲评。 今日飘零。 何日安宁。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自力学十载书帏。黄卷青镫不暂离。 春闱催试。鏖战文场男儿志。 跳龙门拟著荷衣。步蟾宫必攀丹桂。 愿从今奋鹏程万里。愿从今奋鹏程万里。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一片胸襟,清如五湖秋水。 喜声名上达丹墀。 感皇恩,蒙圣宠,迁擢福地。 秉忠直。 肃清海闽奸弊。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乍别南粤邮亭。又入东瓯禁城。 水秀共山明。睹风物喜不自胜。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渡水登山须子细。 朝行更听鸡啼。 成名先寄好音回。 蓝袍初挂体。 及早办归期。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论婚嫁,笑呵呵。 男有室,女有家。 看明年生下小哇哇。 便请姑婆吃碗秃秃茶。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适遣匆匆。 奈眉峰慵画,鬓云羞拢。 月满凤台,星渡鹊桥,和气满门填拥。 抹淡妆浓千娇种。 看承似珠擎璧捧。 喜气浓。 似仙郎仙女,会合仙宫。 共1首 (曲)明·《荆钗记》 伤风化,坏纲常。 萱亲逼嫁富家郎。 若把我清名亏污了,不如一命赴长江。 荆钗记 荆钗记南戏剧本。元柯丹丘作。现今流传者多为明人改本。写贫士王十朋以荆枝作钗为聘,与钱玉莲结为婚姻。后十朋考中状元,拒绝万俟丞相招之为婿。万俟怒而将他由饶州佥判改除潮阳佥判,并不许回家探亲。十朋托人捎信告知玉莲。富豪孙汝权图谋强娶玉莲,乃买通捎信人,暗中将十朋家书改为休妻之书,谓十朋已重娶相国之女。玉莲继母逼她改嫁,不从,投江自杀,为福建安抚钱载和所救,收为义女。不久得悉饶州王佥判病故,误以为十朋已死。五年后,十朋改任吉安太守,在道观设醮追荐玉莲,恰值玉莲亦至道观拈香,二人不期而遇,以荆钗为凭,得以团圆。剧本歌颂王十朋富贵不忘糟糠妻的品德,抨击富豪的罪恶和贪财爱势的世态人情,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痛苦。但作品旨在表彰“义夫节妇”,说教气味比较浓厚。与《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并称为元代“四大传奇”。 ☚ 破窑记 杀狗记 ☛ 《荆钗记》
王十朋一去求科举, 占鳌头中状元,写寄书回。 孙汝权换写书中意, 继母贪财宝,姑娘强作媒。 逼得我投江,逼得我投江, “乖!绣鞋留与你,绣鞋留与你。 又 钱玉莲是个贞节妇, 恨继母爱钱财,苦逼重夫。 将身跳入江水渡, 李成舅拾绣鞋,王夫人往帝都。 风雪飘零,风雪飘零, “天!官亭路上苦,官亭路上苦。” ——明·龚正我辑《时尚古人劈破玉歌》 《荆钗记》,是南戏剧本。元柯丹丘作。写贫士王十朋以荆钗为聘礼,与钱玉莲结为夫妇。王中状元后,万俟丞相欲招其为婿,王拒绝,万俟遂将他由饶州佥判调任潮阳佥判。富豪孙汝权图谋霸占玉莲,暗中将王的家书改为休妻之书,钱的继母也逼她改嫁孙,迫使玉莲投江自杀,为福建巡抚钱载和所救,收为义女。后玉莲听说饶州王佥判病故消息,误以为十朋亡故。五年后,十朋改任吉安太守,在道观设醮追荐亡妻,适玉莲亦至道观烧香,两人相逢,终以荆钗为凭,夫妻团圆。后一首所写“王夫人往帝都”,是指王十朋之母误以为钱玉莲投江已死,在江畔祭媳之后,遂往帝都寻十朋。 这两首民歌不仅概括了《荆钗记》的主要故事情节,而且突出了原剧本控诉“贪财宝”、 “爱钱财”,强行封建包办买卖婚姻的罪恶,对钱玉莲被迫投江自杀,珍惜以荆钗为聘的贫贱夫妻,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热烈的赞美。 两首的视角有别。前一首是从钱玉莲的视角来写的,所谓“逼得我投江”、“绣鞋留与你”,是以“我”钱玉莲为第一人称的。后一首则是以第三人称为视角,所谓“钱玉莲是个贞节妇”,“王夫人往帝都”,皆是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写的。 两首尽管皆是概述主要故事情节,但是却也非常注意细节描写。如前一首,写钱玉莲投江时一再呼唤“绣鞋留与你”。这个细节就极为生动感人地表现了她对丈夫王十朋的生死之恋。后一首写“李成舅拾绣鞋”,这个细节又为人们误以为钱玉莲投江真已亡故而留下了所谓证据,使人感到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感情的起伏,皆极为合情合理,真实可信,生色动人。 荆钗记
目 录 第 一 出 家门………(169) 第 二 出 会讲………(169) 第 三 出 庆延………(171) 第 四 出 堂试………(173) 第 五 出 启媒………(175) 第 六 出 议亲………(176) 第 七 出 遐契………(178) 第 八 出 受钗………(181) 第 九 出 绣房………(184) 第 十 出 逼嫁………(186) 第十一出 辞灵………(188) 第十二出 合卺………(190) 第十三出 遣仆………(193) 第十四出 迎亲………(194) 第十五出 分别………(196) 第十六出 赴试………(199) 第十七出 春科………(200) 第十八出 闺念………(203) 第十九出 参相………(205) 第二十出 传鱼………(208) 第二十一出 套书………(209) 第三十出 祭江………(228) 第三十一出 见母………(229) 第三十二出 遣音………(232) 第三十三出 赴任………(233) 第三十四出 误讣………(234) 第三十五出 时祀………(235) 第三十六出 夜香………(237) 第三十七出 民戴………(238) 第三十八出 意旨………(240) 第三十九出 就禄………(241) 第四十出 奸诘………(243) 第四十一出 晤婿………(246) 第四十二出 亲叙………(247) 第四十三出 执柯………(248) 第四十四出 续姻………(249) 第四十五出 荐亡………(251) 第四十六出 责婢………(252) 第四十七出 疑会………(254) 第四十八出 团圆………(255) 荆钗记jīng chāi jì南戏剧本,明朝柯丹邱作(见《六十种曲》)。写宋代王十朋和钱玉莲以荆钗为表记的悲欢离合的遭遇:当日演的是~,贾母薛姨妈等都看的心酸落泪。(四三·1001) 荆钗记京剧状元戏。一名《王十朋》。源于宋元南戏《王十朋荆钗记》,作者不详。元柯丹丘有《荆钗记》传奇,京剧据明初李景云本改编。南宋初年,贡生钱载和家有一女,名玉莲,欲许以温州贫生王十朋为妻;钱载和的继室孙氏,嫌贫爱富,拟将玉莲许配自己的侄儿孙汝权。夫妻二人为此事几乎反目,最后让两家各送聘礼一件,由玉莲自己挑选,被选中者则娶玉莲。王十朋送来荆钗一件,孙汝权送来金钗一件,玉莲知孙汝权是纨绔子弟,毅然选中荆钗,遂嫁与王十朋。婚后不久,王十朋进京应试,高中状元。丞相秦桧想招他为婿,十朋婉言拒绝,秦桧大怒,将他贬到瘴地潮州,不准其回家探亲。十朋只得修书欲迎接母亲、妻子到任所,委托孙汝权带回家中,不料孙汝权用计将家书改成休书。钱载和接得休书后,异常生气,孙氏则趁机逼迫玉莲改嫁孙汝权。玉莲从休书笔迹上辨出非王十朋字体,知道其中有诈,为保全自己名节,投江寻死,巧为福建安抚使邓杰侯所救,认做义女,收留在府。钱载和失去亲生女儿,悲痛万分,怒责孙汝权,孙发狂而死;钱载和又将继室孙氏休弃。王十朋之母为儿媳之死也是异常难过,长途跋涉寻至潮州,面责王十朋负义,并将玉莲死讯告之。王十朋闻听以后,悲痛欲绝,发誓再不娶妻。不久,邓杰侯出巡至潮州,为使王十朋与钱玉莲团圆,即佯称自己有女,强迫十朋迎娶,并索荆钗以为聘礼。洞房之夜,真相始告大白,夫妻重新团聚。川剧、湘剧、梨园戏均有此剧目。 《荆钗记》川剧传统剧目。高腔,大幕。又称 《木荆钗》。剧本见 《川剧选集》第二集。宋代,书生王十朋与淑女钱玉莲两情相悦结为夫妇。但玉莲继母为人势利刁钻,趁十朋上京赴试即逼玉莲改嫁富豪,玉莲不从; 王十朋高中状元,丞相欲招赘之,十朋同样拒绝。玉莲继母贪图钱财,暗将十朋报喜家书改为休书,再次逼嫁。玉莲誓死不从,遭到毒打并被关禁。玉莲被迫无计,只得用花剪刁窗逃出。为免受凌辱,黑夜里投入江中。几年后,投江遇救的玉莲与十朋于道观相逢,出示信物木荆钗,夫妻终于相认团圆。该剧 《逼嫁》、《刁窗》、《投江》等场常作单折演出,其中尤以 《刁窗》 一折的唱、做闻名于世。 《荆钗记》南戏剧本。全名《王十朋荆钗记》,与《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并称元代4大传奇,元柯丹邱作。古本已不传,现流传本大都经过明人改编,有影钞明嘉靖姑苏叶氏所刻温泉子编集、梦仙子校正《原本王状元荆钗记》2卷。全剧共48出,写书生王十朋以钗为聘,娶钱玉莲为妻。十朋得中状元,丞相万俟 荆钗记 050 荆钗记宋元南戏。撰人不详。明徐渭《南词叙录》列入 “宋元旧篇”。清张大复 《九宫十三摄南曲谱》定为“吴门学究敬仙书会柯丹丘著”,可备一说。内容叙写钱玉莲拒绝富豪孙汝权求婚,嫁给仅以荆钗为聘的穷书生王十朋为妻。王十朋考中状元后,万俟丞相欲招十朋为婿,被十朋拒绝。万俟遂怒而将十朋由饶州佥判改为潮阳佥判。孙汝权暗将家书改为休书,后母逼嫁,玉莲投河自杀,为福建安抚钱载救起,收为义女;又得到饶州佥判病故消息,以为十朋已亡故。后十朋改任吉安太守,设醮追荐亡妻,适玉莲亦至道观拈香,邂逅相逢,以荆钗为凭,夫妻始得以团圆。戏文歌颂了钱、王二人不为贫贱富贵所动的美好情操,批判了封建上层的罪恶。至今许多地方戏仍在搬演这个剧目,为四大南戏“荆刘拜杀”之一。 ☚ 拜月亭记 杀狗记 ☛ 荆钗记 荆钗记南戏剧本。元柯丹丘作。写贫士王十朋以荆钗为聘礼,与钱玉莲结为婚姻。王中状元后,万俟丞相欲招为婿,十朋拒绝,万俟怒而将他由饶州佥判改为潮阳佥判。富豪孙汝依权谋取玉莲,暗中将王的家书改为休妻之书。玉莲被迫投江自杀,为福建安抚钱载和所救,收为义女,复得饶州王佥判病故消息,误以为十朋亡故。五年后,十朋改任吉安太守,在道观设醮追荐亡妻,适玉莲亦至道观拈香,两人相逢,终以荆钗为凭,夫妻团圆。剧本抨击了豪门的罪恶,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痛苦。 ☚ 倩女离魂 李逵负荆 ☛ 荆钗记 《荆钗记》南戏作品。一般认为是元柯丹丘作。今存多种版本,均为明人改本,以嘉靖温泉子编集、梦仙子校正《原本王状元荆钗记》最近古本。剧本写钱玉莲拒绝富豪孙汝权的求婚,嫁给一贫如洗、仅以荆钗为聘的书生王十朋,后王十朋赴京考中状元,因拒绝入丞相府为婿,被调至烟瘴之地潮阳任职。孙汝权借机偷改十朋家书为“休书”,继续纠缠玉莲,玉莲后母也逼其改嫁。玉莲不从,投河明志,被赴任途中的钱安抚救起收为义女,并携她至福建。后经种种曲折,钱王二人重逢,以荆钗为信,彼此相认,夫妻团圆。作品歌颂了钱、王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赞美他们对黑暗势力的反抗精神和不屈的斗志,也揭露和批判了富豪权贵横行不法、损人利己的行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荆钗记》为南戏代表作之 一,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评其 “以情节关目胜”,其中 《祭江》、《见母》、《时祀》、《夜香》等出戏都写得哀婉感人,令人难忘。此剧流传广远,明清两代都很盛行。 ☚ 赵氏孤儿 拜月亭 ☛ 荆钗记 荆钗记南戏四大剧本之一。相传为元代人柯丹邱所作。到明代初又有朱权的昆山腔传奇改本。作品描写的是宋朝熙宁年间,温州才子王十朋和钱玉莲订婚约,以荆钗为聘礼,婚后两人感情很好。为求功名,王十朋进京赶考,得中状元,简放饶州佥判,因拒绝做万俟丞相的女婿,被改调潮阳。作品通过王钱的爱情故事,抨击了为富不仁,为官不正的黑暗现实。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对封建社会的不满与控诉。并歌颂了王钱贤贞不渝的爱情;对封建买卖婚姻作了有力的讽刺;谴责了嫌贫爱富的势利思想。从艺术性来看,《荆钗记》以一枚荆钗为线索,结构巧妙,情节曲折,语言通俗,曲白自然,是我国古典戏曲中的一部广为流传的作品。 ☚ 全元散曲 明代文 ☛ 《荆钗记》jing chai jiThe ThornHairpin→柯丹邱 (Ke Danqiu)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