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定型修剪formation pruning oftea茶树修剪方法之一。按照塑造茶树树冠的要求, 剪除留养的部分枝叶,以固定树型,加阔树冠。定型修剪主要用于幼年茶树的树冠培养, 也用于重修剪和台刈改造后的茶树。它的作用是抑制主枝生长, 促使切口附近发生强壮侧枝, 使幼年茶树的单轴分枝迅速转变为合轴分枝; 使改造后茶树的向上生长优势转变为向侧生长优势, 以形成开展的骨架, 为培养宽广的树冠奠基。 茶树幼年期的分枝是单轴分枝, 即主枝生长始终优于侧枝的生长, 虽每年在主枝上长出分枝, 但这些分枝都以主干为中心,上下重叠在相同的扩展范围内,树冠不开展, 呈宝塔形。定型修剪后, 切口附近的侧芽代替顶芽处于优势的地位, 很快就抽生出强壮的骨干分枝。经过数次修剪,每次切口附近抽生的分枝,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上, 使树冠开展。茶树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是彼此联系, 互相制约的。在正常情况下,两部分的生长保持相对平衡。当地上部修剪以后, 就打破了上、下两部分生长的平衡, 使养分和水分集中供应生长处于较弱的部分,所以切口附近的芽就萌发伸育成粗壮的枝条。茶树修剪后要大量消耗体内贮藏的养分, 特别是茎、根皮层中的养分, 其中可溶性糖及糖类和半纤维素的含量明显减少; 而茎木质部的养分含量变化很少,根木质部的养分含量变化却很大,主要是半纤维素量的减少, 若进行精细修剪,淀粉含量也减少。根部贮藏物主要是用于修剪后根系剧烈呼吸作用的消耗,而枝干上芽叶生长的早期养料是由茎皮层供给的。所以,修剪前留叶采摘或停采一段时间,使之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促进物质的积累, 就可以使茎和根部的贮藏物质丰富起来,以确保修剪后地下部恢复良好。因此修剪进行得不合理, 如过重和过勤, 或者其他农业技术措施不当,都会导致修剪的效果不良。 定型修剪在茶芽生育休止时都可进行。但第一,应选择茶树茎根部贮藏养分最丰富的时期: 第二, 应选择有利于茶树恢复生机的时期; 第三, 应选择有利于茶芽生育, 形成良好骨干枝的时期。从中国的气候情况来看,宜选择春茶前或雨季前作为定型修剪的佳期。茶树入冬以后, 叶片的营养向枝部输送, 上部枝向下部枝运转, 最后贮藏在根部。这时,枝叶中营养物质含量相应减少,因此在开春萌发前夕, 地下部尚未将贮藏物质上运的时候, 剪去一部分枝叶, 可减少养分损失。待树液向上流动时, 切口上营养芽就能迅速萌发生长, 获得良好效果。幼年茶树的定型修剪, 通常是用一年一次齐剪的方法, 共需进行3~4次。单、双条植的幼年茶树, 一般为二足龄开剪, 具体可视茶树的生长情况而定。当有75%的茶树高度达40厘米以上(或已有1~2个分枝),主茎粗度达到0.3厘米以上,即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这次定型修剪可用篱剪先将茶树离地15~20厘米处剪平, 然后再用整枝剪将带有小分枝的主枝压低剪, 只保留下部强壮的分枝, 使茶树中心开展,以后每年进行一次。第二次定型修剪前,茶树高度要求达到55~60厘米,离地35~40厘米处平剪, 再用整枝剪将破碎的小桩, 叶片以及不合适的切口加以修整, 使符合要求。第三次定型修剪前, 茶树高度要求达到60~65厘米, 离地45~50厘米平剪。第四次定型修剪前, 茶树高度要求达到70厘米左右, 离地55~60厘米平剪。多条植茶园,由于种植株数增加,定型修剪次数可以减少。通常一足龄茶树高度达30厘米以上, 主茎粗度达0.3厘米以上就可开剪,一年后再进行一次。第一次在离地15厘米处平剪, 第二次在离地30厘米处平剪。若一足龄茶树达不到上述要求, 则在二足龄时离地25厘米处定型修剪一次。 中国南方茶区,栽培的品种多为乔木及小乔木型,年生长量常达1米以上, 为控制树冠高度, 加快树冠培养, 可以枝为单位进行修剪,称作分段修剪,即一丛中的枝条有1/3符合修剪标准就逐枝修剪,不达标准的枝条留待下批再剪, 每一次定型修剪要分2~3批完成,而一年里,一根枝条又可能剪多次, 这样普遍经过3次定型后, 树冠高度为60~70厘米, 幅度为80厘米就开始采摘。这种修剪, 第一次定型只剪主枝, 凡茶树主茎基部粗度达到0.4厘米以上,离地面10~12厘米处将主茎剪去。以后各次定型修剪, 只要切口上长出的侧枝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就可进行。即粗度达0.35厘米;或已展叶7~8片; 或已半木质化和木质化, 在上次切口上提高8~10厘米处剪(约剪去枝条总长的1/3~1/2)(图1)。 
图 1 茶树的分段定型修剪 重修剪和台刈后的茶树,次年起要进行定型修剪。重修剪的茶树若改造时离地40厘米平剪的,次年春前可离地55~60厘米定型修剪一次, 第三年春前再离地55~60厘米定型修剪一次。定型修剪每次提高的高度,可依品种、地区、管理水平不同的生长差异而变动。总的要求剪口是在上一年春梢的中部, 剪后切口处留大叶, 尽量保留外侧芽。定型修剪的工具应锋利, 剪后切口光滑, 略成斜面, 不留小桩。并应注意加强肥培管理。 中国南方茶区种植的大叶种茶树, 已有用弯枝法来代替定型修剪的作法。弯枝法是将向上伸展的枝条,使之成为平卧状态, 以此改变枝条内生长素的浓度差异,使每一叶位的腋芽处于同等的激素和营养水平,都能向上抽生, 使树冠迅速扩大。具体方法是: 在1~2足龄茶园内, 在茶行的两侧,各选择2~3根离地约10~20厘米、粗度在0.5厘米以上、长度约40厘米左右的侧枝向外作90°~110°的弯曲, 用小桩固定弯枝,保留40厘米, 剪去过长的顶端, 同时将所弯侧枝以上的主枝部分剪去(图2)。以后, 勤加检查, 防止弯枝小桩松动和脱离。第二年春前复用定型修剪,将离地40~50厘米以上的枝叶剪去。以后又可复用弯枝和修剪结合的措施或单纯的定型修剪继续培养树冠。这种方法可以比定型修剪和分段修剪早成园, 早投产。
图2 茶树弯枝法 茶树定型修剪tea format pruning根据塑造茶树树冠的要求,剪除留养的部分枝叶,以固定树型,加阔树冠的一种修剪方法。主要是抑制幼年茶树的主枝生长,促使枝条剪口附近萌发强壮侧枝,以加速单轴分枝向合轴分枝转变,为培养宽广的采摘面奠定骨干枝。二足龄茶树开始第一次定型修剪,一般一年1次,经3~4次后,树冠高度达60~70cm,树幅80 cm,可开始采摘。凡是经重修剪、台刈的茶树,翌年(或当年)也要进行定型修剪。由于茶区的气候、品种不同,定型修剪的时间、方法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幼年茶树定型修剪标准模式 1.第一次定型修剪 2. 第二次定型修剪 3.第三次定型修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