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茶叶高产优质因素factors in good quality and high yield of tea构成茶叶高产优质的主要因子, 包括芽叶的数目、重量、嫩度和所含的有效化学成分。茶叶产量是由单位面积内生长的新梢上采下的芽叶数量和重量所组成, 品质则由芽叶嫩度和正常芽叶在全芽叶中所占的比重及芽叶内含的化学成分决定。这些因素主要受茶树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三方面的影响。 茶叶高产优质因素 芽叶数目与重量 芽叶数目与产量的关系大于芽叶重量。据杭州茶叶试验场测定, 芽叶数与产量相关系数为+0.908, 而芽叶平均重量与产量相关系数为+0.596。因此芽叶数是决定茶叶高产的主要因素,但在芽叶数相对稳定下, 芽叶重的增加就成为茶叶增产的重要因素。芽叶数多、重量轻或芽叶重量大、数量少, 都对高产的形成不利。应使芽叶的数量和重量统一起来。就一般红绿茶地区的高产实例看: 中叶种芽叶重在0.2~0.25克, 每0.333平方米采面上芽叶数有400~500个; 大叶种芽叶重0.4~0.5克,每0.333平方米采面上芽叶数有200~250个。 芽叶数量和重量的增加都有一定限度, 是否能达到上限, 取决于茶树生长势的强弱、全年生长期的长短、茶芽萌发的迟早和生产速度的快慢。凡长势强、生长期长、萌发早、生长速度快的,全年发芽轮次就多,芽叶数也相应的增加,芽叶粗壮而重。在中国各茶区,发芽数量在0.333平方米内, 少的只有数十个,多的可达500个; 同标准的一芽二叶重有的只有0.1克, 有的却在1克以上;发芽期早的三月就开始头轮新梢萌发,迟的需到5月上旬; 新梢生长形成一芽三叶, 快的只需十多天, 慢的要30天左右;全年生长期长的可达300天以上, 短的在200天以下; 发芽轮次有的为3~4轮,有的为5~6轮。能使以上多、重、早、快、长、强等各因素均趋向上限,就能获得茶叶的高产,这些因素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削弱那一个因子, 就会对高产的形成不利。 芽叶嫩度 芽叶的嫩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内含化学成分指标的反映, 因此嫩度是构成茶叶优质的主要因素。芽叶越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就越高。 茶类不同, 对鲜叶内含化学成分要求不一, 如红茶要求茶多酚含量高一些;绿茶要求氨基酸含量高;乌龙茶则对L-EGC和DL-GC两种儿茶素要求高, 黑茶要求糖分含量高一些。因此各类茶对鲜叶嫩度有不同的要求。只要鲜叶嫩度适宜, 再在良好的制茶工艺条件下, 使内含物所起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能相互协调, 即可形成优质的商品茶。 茶叶量与质的关系, 有正的也有负的相关。茶树生机旺盛, 体内营养物质丰富, 芽叶生育多而壮, 就能使量与质呈正相关, 而获高产优质。 影响茶叶高产优质的因素 茶树品种 即茶树内在的优良遗传因素,它包括:叶绿粒 叶绿粒是茶树行使光合作用的基本单位,叶绿粒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光合系统, 它的基粒上的类囊体膜附着叶绿素进行吸光, 激活和传递电子, 间质中固定CO2, 其它的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器、微粒体、线粒体都各有独特功能, 从捕捉光能开始, 到合成糖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在叶绿体中进行。茶树品种不同,光合量大小也不同,有的因叶绿粒中片层结构多少而异, 如云南大叶种基粒片层达102层,比许多品种多。片层是叶绿素着生部位, 间质是固定CO2的部位,片层多,间质层亦多, 光合作用的速率亦高。由于植物光合作用中吸收8个光量子以同化一个分子CO2(从而获得碳水化合物的碳架元素),并维持114千卡热量的交换值是固定的,叶片细胞中基粒片层多的品种,具有同等条件下光合位点多的优势, 所以云南大叶种在中国南纬度、中纬度茶区都具有较高光合生产率,是高产优质的种性条件之一。 分枝角度 各品种分枝角度不同, 造成集光面积不同, 在同等时间内采集光能较多的直立型叶片净光合值高, 所以分枝角度小的光合生产率大于分枝角度大的品种。 单宁含量 新梢内含物之一, 各品种的单宁含量是不同的。单宁在红茶、绿茶、边茶中都是重要的品质因素, 构成优质的成分。单宁在茶叶细胞中集中贮存, 鲜叶加工成商品茶后的水浸出物中单宁的比例最大, 所以单宁含量高的品种水浸出物比例亦高。 分枝能力 中小叶种栽培型品种常具有较早出现合轴分枝能力, 从而侧枝萌发数量多、树冠面生产枝轴向好, 比乔木型树种具有育芽数量多的优势。再配合人工修剪, 即能构成蓬面生产枝多而健壮, 育芽多而重, 形成高产优质。 环境因素 即茶树为发挥优良种性所要求的外界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光量和光质 茶树的成长和形成新梢的能源来自光合作用。茶树的光合作用在叶片内的栅状组织和海绵组织的细胞内进行, 光合途径只有卡尔文循环, 茶树光饱和点较低, 成年茶树在0.7卡/厘米2·分左右,幼龄茶树在0.5卡/厘米2·分左右,所以不需要很高光强;茶树的光补偿点亦低,在0.003卡/厘米2·分左右,能在弱光下进行光合; 所以高产优质所要求的光强是在光饱和点上下。 茶树可以吸收3 000~7 600的光, 尤其是能多量吸收含光量子多的短波光。茶树由于遗传的荫生习性, 对于阳光通过空气、雾、其它物质而发生的折射、散射光能较好利用;对于通过空中水滴而发生的漫射光能提高光合率, 称为漫射效应。直射光太强, 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最佳温度 茶树生育的起始温度是10℃, 生长发育最佳温度是20~30℃, 在此范围内, 如水分供应充足, 阳光照度适当, 矿质元素丰裕, 新梢伸育快, 茶叶高产优质。 昼夜温度差可保持茶树新梢持嫩性。日本梁漱喜光研究, 证明20~25℃为最适温度,昼夜温差5~10℃最利于优质。 茶树新梢伸育对温度要求的限度主要是体内酶的活化需要的最适温度,新陈代谢酶促反应受温度制约。因此, 高产优质茶园应选择日均气温符合茶树要求的地理范围内。 水分 茶树枝干多、叶层繁茂, 蒸腾耗水和光合需水量很大。亩产250千克干茶的茶园, 日平均耗水量春、秋季为3~5毫米, 夏季为5~7毫米, 冬季亦有2~3毫米。水分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和建造有机物的重要原料; 水分是茶树体内物质运送的溶剂; 水分充足, 酶趋向合成, 反之, 则趋向分解; 水分影响气孔开张度, 直接影响CO2进入量, 影响光合值。 茶园水分的重要来源是降水, 降水量多, 空间湿度大, 茶叶高产优质。所以, 高产优质的茶园应选择降水量丰富的区域。艾登在《茶》中,述及茶园年降水量1 150~1 400毫米,月降水量不少于50毫米, 是维持茶树生长的低限要求。对月间降水量不平衡地区, 应用灌溉补足水分。 土壤 高产优质茶园在土壤上必需满足三个方面,即:❶土壤深度和质地:茶树是多年生木本深根植物,茶根深扎需较深土层, 茶根的螺旋周生长和主侧根的交替生长, 实生根系常呈层状结构, 所以要求土壤深度不少于80厘米, 根系广布深扎, 才能形成对应的强大树冠。茶树既喜水又怕水渍, 需表土排水良好、心土保水力强的砂质壤土, 即土壤物理性良好,容重1.0~1.2克/厘米3, 孔隙度在50%左右,其中有60~70%液相的三相平衡的土壤。 ❷土壤酸度: 高产优质茶园要求土壤强酸性, pH值(H2O)范围4.0~5.5, 其中以4.5左右出现高产优质机率多。 ❸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有机质既是肥力的指标之一, 又是组成团粒结构的物质基础, 高产优质茶园的有机质含量不能低于2%。高产茶园采摘频度高,从土壤中带走矿质元素随之递增,亩产干细茶250~400千克的高产优质茶园在秋末施底肥前都应足量,否则会影响酶合成,影响光合, 影响糖代谢, 有的会使儿茶素组分的正常比例失调, 从而影响高产优质。补给矿质元素用施肥解决,微量元素用有机肥补充。 栽培技术 见茶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