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礼俗tearelated etiquette andcustom中国和世界各地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饮茶、用茶礼俗,反映出通过茶的传播, 促进了世界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 客来敬茶 中国在汉、三国、两晋时期, 在不少地区已形成饮茶礼俗。以后历史相沿, 尽管饮茶方法繁简不同,中国各族人民, 家家户户无不以茶待客,表示敬意。尤其是在重要的节日或喜庆宴会, 更要先沏泡一杯香茗待客。江南一带还有以在茶碗盖上或盏托边放置两颗青橄榄的“元宝茶”敬客的礼节。有些较大城镇有专供喜庆宴会宾客饮茶的“茶司”、“茶担”等服务专业, 备有一应茶具为雇主服务。至于边疆和山区的兄弟民族又有各自的敬茶礼俗,如到蒙古包去作客,主人必先献上奶茶。敬酥油茶是西藏人民很郑重的礼仪; 布朗族用清茶款待客人, 景颇族用烤茶, 东乡族用盖碗茶, 苗族或侗族用打油茶敬客。 茶宴茶会 唐宋时期在上层社会还出现以茶宴客,以茶会诗会文等茶宴、茶会。宋代推行茶宴茶会之风更盛, 特别是著有《大观茶论》的宋徽宗赵佶, 经常烹茶赐宴群臣。中国的名山寺院又是举办茶宴茶会、坐禅谈佛、吟诗会文等最盛的处所。宋代江南的一些著名禅林, 国内外僧侣香客云集, 就经常举行各种规模形式的茶宴茶会, 到明代也还有这种茶会。 定亲茶礼 由于古人误认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发成株, 移植就会枯死, 且茶树四季长青,生命期长,而开花结实期早。基于这些认识, 中国各族人民长期以来, 把茶形象地看作是至性不移、长命百岁、早生贵子的吉祥珍品, 所以在婚姻礼俗中, 也形成重要的地位。如汉族的婚姻礼俗, 在定亲时, 女方接受男方的聘礼,称为“受茶”或“吃茶”, 从迎亲到成礼的婚仪中,不论是祭祖、谒见长辈等都要献茶、敬茶。长辈馈赠的见面礼也称“茶包”。藏族婚姻也以砖茶作为聘礼。云南边区少数民族新婚夫妇有饮“合欢茶”的礼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毗邻地区少数民族间流行的打油茶、女儿茶, 更是婚姻中新婚夫妇合欢和敬客的必备品。 国外茶时 中国饮茶习俗向国外传播, 也在各国形成不同的礼俗。除日本茶道外, 世界五大洲几乎所有国家, 也普遍形成客来敬茶习俗。葡萄牙、荷兰和英国是饮茶在欧洲最早风行的国家, 开始只有在上层社会盛行茶会礼节。以茶享客十分注重茶具, 尤以有中国陶瓷及金银镶嵌的杯碟方为隆重。大的茶会可接待两千多客人。17世纪后期饮茶之风更盛, 各阶层都有不同的饮茶礼俗, 最普遍的是“午后茶”,大致在午后2~5时, 也称为茶时。接待宾客或洽谈工作大多约在茶时进行。这种风尚很快传播到讲英语的所有国家和地区, 又形成茶室舞或茶舞等风气, 既饮茶欢聚,又翩翩起舞。苏联人客来饮茶已历三个多世纪,招待客人和集会时大都饮茶, 其在亚洲地区的少数民族饮茶习俗, 则和中国接壤的各少数民族基本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