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范成大《醉落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范成大《醉落魄》

《醉落魄》

栖乌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注释】 ①绛河:天河。唐·杜审言《七夕》诗:“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绿雾:天河旁的云雾。明灭:忽明忽暗。②簟(dian电):供坐卧用的竹席。樾(yue):交相荫蔽的树木。③竹:此指笙管。昭华:古乐器名。《晋书·律历志》:“舜时西王母献昭华之管,以玉为之。”弄:吹奏。④鬓丝:头发。纶(guan)巾:古代用丝带做的头巾。⑤“休共软红说”:不要说给世俗的人听。软红:红尘,尘土。

【译文】 鸟儿栖林不再飞翔,天河的星星在云雾中忽暗忽亮。焚香铺一床竹席,睡眠在成荫的树下纳凉。花影里笙声飘荡,月光洒地一片淡黄。

笙管乐声随风入耳如飞雪轻扬,演奏三曲临风绝响。吹笙人鬓发撩乱头巾折皱,清风吹来凉满北窗。此中感受,不须和世俗中人讲。

【集评】 元·陆辅之:“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警句。”又:“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警句。”(《词旨》下)

清·宋翔凤:“高江村曰:‘笙字疑当作帘,不然与下昭华句相犯。’按:高说非也。此词正咏吹笙。上解从夜中情景点出吹笙;下解‘好风碎竹声如雪’,写笙声也。‘昭华三弄临风咽’,吹已止也。‘鬓丝撩乱,’言执笙而吹者,其竹参差,时时侵鬓也。如吹时风来,则纶巾折,知凉满北窗也。若易去笙字,则后解全无意味。且花影如何吹帘?语更不属。”(《乐府余论》)

现代·俞陛云:“淡黄月句已颇清新,更有吹笙人在花影中,风情绝妙。近人《鸥堂词》: ‘月要被他,愁作酒殷黄’,着意描写,不若‘满地淡黄月’五字融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现代·胡云翼:“这首词反映作者退隐后悠闲的生活和孤芳自赏的心情。”(《宋词选》)

【总案】 清人何梦华曾评范成大词说:“成大虽以诗雄一代,而词亦清雅莹洁,迥异尘嚣,小令更胜于长调。”(见何氏抄本《石湖词》)如以“迥异尘嚣”论石湖词,这首《醉落魄》是颇具代表性的。词中写词人烧香铺席卧眠在林荫之下,仰观星河明灭,耳听花影里吹笙的清音雅韵,此中悠闲雅趣,超尘脱俗,似绝人间烟火气,个中风情,确是不能和“软红说”,无法与尘世中人共领略的。而全词出语疏淡清雅,与所构造之意境正可谓殊联璧合。


范成大《醉落魄》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宋词精品鉴赏 - 可可诗词网

范成大《醉落魄》

《醉落魄》·范成大

范成大

栖乌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久影吹笙,满地淡黄月。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本词描写作者夏夜听吹笙的感受。词大概作于归隐石湖之后。上片绘出夏夜的谧静、清幽。花影、月色、笙声,几成梦幻境界,表现了诗人安恬闲适的心情。“栖乌飞绝”四字,也隐含着归隐林泉的决心。

下片写风声已起、笙声止息之后,诗人颓唐懊丧之态。第一句以描状笙声来承接上片。“雪”字极妙,因为雪白而凉。白使人生哀,凉使人心寒,用雪的颜色和触觉来描写凄凉的笙声,就使不可捉摸的声音变得易于感受。接下一句,笙曲吹过三遍之后,清风起来了。笙声渐咽渐止。昭华,笙名或曲名。末三句写作者萧散的情态。北窗,代指书房。软红,指繁花胜景。“纶巾折”三字,大有深意,纶巾本为古代儒将所常服,作者隐居犹着,显见雄心未泯,偏偏却被清风吹“折了”,岂不可以看作宏图终久成空,势将终老泉岩之兆?实为凄怆之语。

综括全词,可知上片所写之悠闲,实是聊以自慰,而壮志难酬的憾恨,才是真情。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