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茂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茂才

汉代举用人才的一种科目,后因避讳改称秀才。《汉书·武帝纪》“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旧言秀才,避光武讳称茂才。”光武,后汉光武帝刘秀。《后汉书·雷义传》:“义归,举茂才,让于陈重,刺史不听。”

秀才【同义】总目录


秀才茂才庠士
茂才

茂才

秀才的别称。因避汉光武帝名讳,改秀为茂。明、清时入府州县学的生员叫秀才,也沿称茂才。《后汉书·雷义传》:“义归举茂才。”

☚ 明经   庠士 ☛

茂才

即秀才。后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后汉书·雷义传》:“义归,举~。”

秀才

秀才

生员 茂才
秀才的别称:庠生
明清两代称已入学的生员:诸生
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由府、州、县学推荐到京师国子监学习的人:贡生
对贡生的尊称:贡元
(明清两代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得以在府、州、县学读书的人:秀才)

☚ 儒人   徒弟 ☛

茂才mào cái

秀才。因避光武帝刘秀讳,故名。《后汉书·雷义传》:“义归,举~~,让于陈重。”

茂才

岁举常科。原称秀才,因避刘秀讳改称茂才,开于汉武帝时代,据《汉书·武帝纪》载:“元丰五年(前106),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薨。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名臣文武欲尽,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继为举孝廉之后的又一职官选举新科,但二者各有特点。从选举范围看,孝廉只限郡国举荐,茂才则有州举、郡举、列侯丞相等国家要员的荐举;选举的对象,孝廉多出自儒士,而茂才既有既任官员,又有太学生或庶民等。此外,被察举的孝廉也可复举茂才。在任用方面,孝廉大都拜郎官,茂才多任县令、郡令。茂才也比孝廉控制严格。举茂才规定四行:质朴、敦厚、逊让、有行。举孝廉无此规定。东汉举茂才见于史书记载的仅六十余例,这使得举茂才成为崇高的荣誉。所举茂才各流中有尹赏、陆康、班彪、袁绍、孙策等。

茂才

❶汉代察举重要科目之一。西汉称秀才,东汉避光武帝刘秀讳,改为茂才,或作茂材。始于武帝元封五年(前106)。东汉建武十二年(36),诏三公举茂才四行各一人,司隶州牧岁举茂才一人。遂为岁举之常科。
❷明清时生员之别称。

茂才

茂才

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后相沿作为秀才的别称。

☚ 措大   生员 ☛

茂才

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三国魏时复称秀才。后相沿作秀才的别称。

茂才mào cái

茂才,也写作"茂材",西汉时称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其义为"才能优异",为汉代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后汉书·廉范传》:"举茂才,数月,再迁为云中太守。"《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既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甚无谓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5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