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英国保守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英国保守党英国主要政党之一。前身是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用现名。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大地主和贵族的利益。还得到高级军官和官吏以及律师、会计师、工商业管理人员等部分中产阶级的支持。1868年起同自由党轮流执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同自由党组成联合政府,一直到1922年。此后,同工党形成轮流执政制度。1945年大选前,除工党两度短期执政外,大部分时间由保守党执政。1945~1951年失去政权。1951~1964年再度执政。1964~1970年又成为在野党。1970年大选获胜,重新执政。1974年两次大选,均遭失败,又成为在野党。1976年大选获得绝对多数席位,1983年和1992年大选再次获胜。该党没有确定的纲领和章程,只在竞选宣言中阐述未来政府的活动纲领。1979年保守党执政后,改变了30多年来历届政府奉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推行以货币主义为主的经济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缩减公共开支来压低通货膨胀。还实行出售国有企业股份给私人的“非国有化”措施,主张限制工会的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在对外政策上,主张加强欧洲共同体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强大防务,改善东西方关系。保守党没有统一的章程,党组织分为领袖、保守党总部、全国联盟和保守党议会党团等。领袖由党的下院议员选举产生,掌握最高领导权,不受党的任何组织机构的约束。保守党总部进行组织工作和政策研究工作,由党的领袖直接控制,成员包括议会党团成员、全国联盟执行委员会代表和党的正副主席。全国联盟是党的从事议会外宣传和组织工作的机构,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只起讨论和建议作用,无权决定党的政策。议会党团由下院全体保守党议员组成,实施党的各项政策,有较大的独立性,其活动不受议会外党组织的约束。按议会选区设立650个地方协会,负责为本党挑选议员候选人,并争取选票。出版月刊《保守党消息》、杂志《今日政治》。 英国保守党英国资产阶级两大政党之一。前身为1679年形成的托利党,1833年改现名。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照顾中小企业主的利益。领袖由党的下院议员选举。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与自由党轮流执政,之后与工党轮流执政。其领袖玛格丽特·撒切尔成为英国,也是西欧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7年6月,她又成为英国150年来第一位三连任首相。1985年有党员约200万。 英国保守党 英国保守党执政党,领袖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该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用现名。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大地主和贵族的利益。1783—1830年托利党是主要执政党,1868年起同自由党轮流或联合执政至1922年,此后至1945年大选前,除工党两度短期执政外,均由该党领袖波那-劳、鲍尔温、张伯伦、丘吉尔先后担任首相组阁执政。1945年7月大选后下野。50年代后60年代前半期先后由该党丘吉尔、艾登、麦克米伦、道格拉斯-霍姆任首相执政,1964年再度下野。1970年大选获胜由希恩任首相,1974年两次大选均遭失败。1975年2月撒切尔夫人接替希恩任该党领袖,1975年大选获议会绝对多数,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和西欧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此后又获得1983年、1987年两次大选的胜利,连续执政至今。该党对内推行以“货币主义”为主的经济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减少公共开支等措施抑制通货膨胀; 实行“非国有化”计划,把国有企业股份出售给私人; 限制工会权力,加强法律和秩序; 确保英国独立核威慑力量、建立强大的国家防务体系。对外支持加强北约和西欧共同体,从实力地位出发抗衡苏联军事实力;加强大西洋联盟和同英联邦国家的联系。有党员150万人。 ☚ 英国自由党 英国地方议会 ☛ 英国保守党 英国保守党英国主要政党之一。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正式名称是保守党和国家统一党组织全国联盟。党员约200万。保守党代表英国金融资本家和工业资本家利益,对内推行以货币主义为主的经济政策,通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减少公共开支的措施压低通货膨胀,同时也采取一些刺激消费的措施促使经济回升。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限制工会权力,加强 “法律” 和 “秩序”,对外主张欧洲联合,但不愿这一进程影响同美国的关系以及丧失在英联邦国家的利益。保守党组织由领袖、保守党总部、全国联盟、议会党团等组成,没有固定的纲领和章程,在定期的议会选举以前,出版竞选宣言,阐述其对内对外政策。 ☚ 英国政党制度 英国工党 ☛ 英国保守党 英国保守党前身为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1912年与国家统一党合并,称保守统一党,简称“保守党”。1783年至1830年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托利党是主要执政党。1868年始,与自由党轮流执政,逐步演变为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大地主和贵族利益的保守主义政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同自由党组成联合政府,持续到1922年。之后,曾与工党形成轮流执政制度。1945年7月大选前,除工党两度短期执政外,较长时间由保守党执政,由波那一劳、鲍尔温、张伯伦、丘吉尔先后任首相。1945年至1951年处于在野地位。1951年至1964年再度执政。由丘吉尔、艾登、麦克米伦、道格拉斯一霍姆先后任首相。1964年至1970年又处于在野地位。1970年大选获胜,由希思任首相。1974年两次大选中,均遭挫败,又成为反对党。1975年2月,该党选举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为领袖。1979年5月大选中,该党获得绝对多数议席,由撒切尔夫人任首相,从此结束了议会中少数党执政的不稳定局面。1983年6月蝉联首相。自该党执政后,改变历届政府所奉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推行以货币主义为主的经济政策。通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减少公共开支等措施来压低通货膨胀。同时采取刺激消费的措施来促使经济回升。实行国有企业“非国有化”措施,主张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对外主张加强欧洲共同体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强大防务,谋求改善东西方关系。其组织机构,由领袖、总部、全国联盟、议会党团等部分组成。领袖掌握最高领导权,不受党的任何组织机构的约束。该党总部直接由党的领袖控制,是进行组织工作和政策研究工作的机构。全国联盟是全国保守主义与统一主义协会联盟的简称,是党的从事议会外直传和组织工作的机构。议会党团由下院全体保守党议员组成,由它组织内阁或影子内阁,实施保守党的各项政策,其活动不受下院外保守党组织的约束。它还设有专门的财务机构,称为中央筹划委员会,负责筹集党的活动经费。该党从未公布党员人数,据透露,现在约有200余万人。领导人中大多是资本家、企业老板、经理、农场主,受到英国雇主联合会的支持。保守党领袖、内阁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多次访华。1982年访华,同邓小平会见,揭开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1984年12月访华,同中国政府正式签署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英国将于1997年7月1日把香港主权交还中国。 ☚ 坦桑尼亚政党 英国工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