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宋代书法,吉林省博物馆藏。纸本,纵28.3、横306.3厘米。行书《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赋》并后记,计六百八十四言,为其传世墨迹字数最多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笔法雄劲,潇洒飘逸。作者后记云:“始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其犹子德麟得之以予,戏为作赋。后予为中山守,以松节酿酒,复为赋之。以其事同而文类,故录为一卷。绍圣元年润四月二十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东坡居士记。”绍圣元年(1094)作者五十九岁,书于被贬谪岭南途中的襄邑(今河南睢县)。卷后有元人张孔孙,明人黄蒙、李东阳、王穉登、王世懋、王世贞、张孝思题跋,以及乾隆皇帝的题跋和题诗。另王世贞致当时收藏者陈从训书札亦装裱卷后。此卷在金末元初时曾经郭仲实收藏,明代曾归郑达、李东阳、陈从训、张孝思等人递藏,清初曾为张应甲、季振宜、梁清标、蒋溥、安仪周等所得,乾隆时入清内府。流传有绪,钤诸家鉴藏印记数十方。《平生壮观》、《书画记》、《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壮陶阁书画录》等书著录。并刊刻于《秋碧堂帖》、《敬一堂帖》、《三希堂贴》、《壮陶阁贴》等丛帖中,有影印本传世。溥仪出宫时将此卷携出,藏于长春伪满皇宫。1945年伪满州国覆亡,此件国宝下落不明。1982年12月在吉林市一位中学教师家里找到,使这件珍宝重新得到了国家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