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宜黄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宜黄戏 中国戏曲剧种。 形成于江西省宜黄县,流行于抚州(临川)、饶州(上饶)、赣州和闽西一带。主要声腔为宜黄腔。其原始曲调源于明末西秦腔,曲调包括二犯和吹腔,各以唢呐和笛子伴奏;后受乱弹腔影响,调式与定调发生变化,宜黄腔从此自成一派。主奏乐器约在清朝乾隆年间由唢呐和笛子改为大筒胡琴,变为胡琴腔。该剧种原以唱二凡为主,后兼唱西皮。表演古朴,有些戏民间艺术色彩浓厚。 1910年前后,宜黄戏在江西颇为盛行。抗日战争中逐渐衰落。 50年代呈振兴趋势,1957年,江西省宜黄戏剧团成立。传统剧目大、小500余个,其中《奇双配》、《孙氏祭江》等整理演出,较有影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