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苏舜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人,后迁居开封(今属河南)。二十七岁中进士,历任蒙城、长垣县令及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等职。后因参加范仲淹政治集团,遭到权贵迫害而被免职,隐居在苏州(今属江苏)沧浪亭。他与欧阳修、梅尧臣皆为好友,并参加诗歌革新运动。其诗与梅尧臣齐名。好用散文笔法做诗,风格雄健豪放,甚为欧阳修所推重。有《苏学士文集》。 苏舜钦(1008—1049)宋开封(今属河南)人,祖籍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字子美,号沧浪翁。状元、参知政事苏易简孙,祁国公杜衍婿。景祐元年(1034 年)进士。改光禄寺主簿,知蒙城、长垣县,迁大理评事,范仲淹荐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庆历四年(1044 年)坐售废纸钱会客除名勒停。携家寓居苏州,筑沧浪亭。起为湖州长史,未及赴任卒。葬于丹徒石门村。善行草书。诗文自成一家,与欧阳修、梅尧臣齐名,时称欧苏或苏梅。著有《苏学士集》。 共1首 (词)宋·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 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瀰间。 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 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后迁居河南开封。曾任长垣知县、大理评事。庆历“新政”时期,由范仲淹推荐任集贤校理,后受保守势力弹劾,退居苏州沧浪亭,寄情园林山水。诗与梅尧臣齐名,时称“苏梅”,风格豪放,“以超迈横绝为奇” (欧阳修《六一诗话》)。敢于大胆揭露社会黑暗,斥责达官贵人空谈误国,抨击将帅怯懦无能,在对西夏战争中损兵辱国。还在不少诗中抒发了自己保卫边疆 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在欧阳修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中曾起重要作用。有《苏学士集》。 ☚ 欧阳修 苏洵 ☛ 苏舜钦 苏舜钦苏舜钦 (1008—1048) 字子美,开封人。祖籍四川绵州盐泉,郡望武功。少有大志。及长,以进士出身,尝任大理评事、集贤校理、监进奏院。政治上属于范仲淹革新集团。后因保守派弹劾废官,遂隐居苏州沧浪亭,寄情山水,优游林下。多与释子交往。诗与梅尧臣齐名,号称“苏梅”。诗风豪健,甚为欧阳修所重。又工散文,其文之作,多为政治服务。在宋初诗文革新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有 《苏学士集》传世。 ☚ 寄题沙溪宝锡院 若神栖心堂 ☛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开封人,祖籍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南),易简孙。以父荫补太庙斋郎。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累迁大理评事。庆历三年(1043),以范仲淹荐,授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因支持并参与庆历新政为人倾陷,被劾除名,流寓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自号沧浪翁。终湖州长史。庆历八年十二月(1049年初)卒,年四十二。欧阳修为撰墓志铭(《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一)。《宋史》有传。今人沈文倬撰有《苏舜钦年谱》(《苏舜钦集》点校本附录),朱杰人撰有《苏舜钦行实考略》。舜钦为人刚直,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好古工文章,及废居苏州……益读书,发其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郡斋读书志》卷一九)。与欧阳修、梅尧臣齐名,世称“欧苏”、“梅苏”。有《苏学士集》十六卷。《全宋词》据《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录其词一首。 ☚ 王琪 韩琦 ☛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祖籍钢山(今四川中江),生于开封(今属河南)。祖父易简,父耆,皆有名当世,《宋史》卷二六六有传。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以父荫补太庙斋郎。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授光禄寺主簿,知亳州蒙城县。景祐二年,父耆卒于陕西转运使任中,奔丧长安。景祐四年,自长安至京师。宝元元年(1038),知长垣县。康定元年(1040),迁大理评事,监在京楼店务。庆历三年(1043),旅山阳。庆历四年,以范仲淹之荐,授集贤校理,监进奏院。上书极论弊政。会进奏院祠神,舜钦依惯例卖拆封废纸钱以充其资,不足,与会者各出钱十千助席,却吏史,更召两军女伎。太子中舍李定腾谤都下,谓讪时政。御史王拱辰、刘元瑜弹奏其事。狱成,以监主自盗,减死一等科断,除名为民,同会者十馀人皆连坐斥退。庆历五年,来吴中,作沧浪亭居之。庆历八年,复官,为湖州长史,未及赴任,卒。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重要作家,有诗文集《苏舜钦集》。他与欧阳修、梅尧臣齐名,时称“欧、苏”或“苏、梅”。针对当时的浮艳文风,他主张诗文应“原于古,致于用”,不雕琢以害正;他认为“诗之作,与人生偕者也,人函愉乐悲郁之气,必舒于言”,所以宏政教,辅治道(《石曼卿诗集序》),其要害是反映现实。如:《城南感怀呈永叔》、《吴越大旱》,指斥执政者尸位素餐,深刻揭露吴越大地“大旱千里赤”,“暴敛不暂息”,“鞭笞血涂地”以致“死者道路积”的惨象。《庆州败》则尖锐指出庆州惨败于夏人是由于朝廷素无“备军之志”,是由于主将的怯懦无能。《送李冀州诗》、《寄富彦国》、《送杜密学赴并州》、《送安素处士高文悦》等诗,鼓励友人抗御外患,效命疆埸、建功立业。《吾闻》诗则强烈希望自己能投身保卫国家的战斗,以便“马跃践胡肠,士渴饮胡血,腥膻屏除尽,定不存种孽”,把敌人彻底消灭。他早于陆游,第一个在宋诗里,抒发了这种英雄抱负(参钱锺书《宋诗选注》)。欧阳修说他的诗“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六一诗话》),黄庭坚谓其诗“豪健痛快”(《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六《跋二苏送梁子熙联句》),刘克庄则谓其“歌行雄放”,“轩昂不羁如其为人”(《后村诗话》前集卷二),今人张晶则谓苏诗风格可以用“豪犷哀顿为主而兼冷峻沉着”来概括(《文学遗产》1986年第五期郑孟彤等《1985年唐宋诗歌研究述评》引)。“进奏院事件”以后,退居吴中,乃“蟠屈为吴体”,“极平夷妥帖”。其《夏意》、《淮中晚泊犊头》二首,“极似韦苏州”(《后村诗话》)。其《独步游沧浪亭》则“幽独闲放”(《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二),《独酌》则闲放中有“旷达”(《梁溪漫志》卷八)。然亦不乏“雄伟”之句,如《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六一诗话》)。他在“进奏院事件”以前的诗作,修辞上“常犯粗糙生硬的毛病”(《宋诗选注》)。事迹详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居士集》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二有传。 ☚ 张方平 张伯玉 ☛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号沧浪翁。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县),迁居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北宋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代表作家之一。与梅尧臣并称“苏梅”。初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县尉。仁宗景祐元年进士,改光禄寺主簿,历蒙城、长垣县令,迁大理评事。转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因屡次上书,“稍侵权贵”,被诬陷革职。退居苏州,筑沧浪亭。后起为湖州长史,未赴任而卒。原有《沧浪集》十五卷,后人补入一卷,为《苏学士文集》十六卷。 苏舜钦 北宋诗人。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人。参知政事苏易简之孙,苏舜元之弟。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县尉。景祐元年(1034)中进士,改光禄寺主簿,知长垣县,迁大理评事。庆历四年(1044),因范仲淹举荐,为集贤校理,监进贡院,故称苏学士。其时舜钦岳父宰相杜衍与范仲淹、富弼等推行“新政”,保守派御史中丞王拱辰欲通过倾陷苏舜钦以打击杜衍等人,遂因细故被劾除名。流寓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自号沧浪翁,读书益勤,且时寄愤于歌诗。庆历八年(1048),复官为湖州长史,不久病卒。舜钦少即慷慨有大志。天圣时(1023—1031),学者为文,多片面追求偶对,独舜钦与河南穆修喜为古文歌诗,一时豪俊,多从之游。其诗与梅尧臣齐名,时称“苏梅”,风格豪放激昂,甚为欧阳修所推重。又善草书,常酣酒落笔,为时人所争传。著有《苏学士集》。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城人,徙家开封(今属河南)。景佑初进士,庆历四年(1044)召试授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坐用故纸公钱召伎乐会宾客,除名,流寓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以自适,终湖州长史。工古文歌诗,今存词一首,然豪健旷爽,气格沉雄苍凉,已得苏轼先风。 ☚ 王琪 韩琦 ☛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文学家。《宋史》有传。字子美。祖籍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至曾祖移居开封。仁宗天圣六年(1028)以父荫补大庙斋郎,荥阳县尉。景祐元年(1034)进士,授光禄寺主簿,先后知毫州蒙城县、长垣县。拥护“庆历新政”。庆历三年(1043)以范仲淹荐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次年因循例以所拆奏封废纸换钱置宴,为王拱辰以监主自盗罪奏罢为民,遂至苏州筑沧浪亭寓居。庆历八年(1048)复官湖州长史,未赴而卒。苏舜钦为北宋诗文运动的开拓者,于时文多病偶对浮艳之时,独与穆修好为古文、歌诗,“每属文不敢雕琢以害正”(《上三司副使段公书》),故不着意辞赋。但集中代岳父杜衍所作求退、谢官诸表,奇偶间行,亦多用赋笔,文辞恺切典正。年轻时曾作《含元赋》甚为杜衍称赏。后恐堕入时俗,因上书杜衍,戒其称誉:“谐言短韵,无补于世。……盖俗浮易扇,染而难回,非惟损明府之雅鉴,实亦风化之一节也”(《上杜侍郎启》)。今遂不传。其著有《苏学士集》16卷。 ☚ 苏辙 李为 ☛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文革新前驱。字子美,宋梓州铜山 (今中江县) 人。宋景祐元年(1034年) 中进士。为光禄寺主簿、大理评事。庆历四年 (1044年),被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以岳父杜衍与范仲淹、富弼同主新政,提出整军、广开言路、改革财政等七项具体建议,被纳为十事上书仁宗。仁宗采纳 “庆历新政” 开始,遭权贵倾陷,被除名削职为民。寓居苏州,筑沧浪亭,寄愤懑于诗文之中。8年后复官,为湖州长史。散文倡导古文运动,诗歌提倡发扬 《诗经》、《离骚》传统。诗文题材广泛,奔放刚健,充满爱国热情,为奠定宋诗特色起了重要作用。有 《苏学士文集》 传世。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Su Shunqin宋代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任荥阳县尉、蒙城县令等职。他积极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上书言事,言辞十分激烈。御史中丞王拱辰为打击范仲淹等人,诬陷苏舜钦在监进奏院时以监主自盗,苏舜钦被削籍为民,后复官为湖州长史。苏舜钦曾与穆修等人致力于古文写作,而其主要创作成就在诗歌方面。他的诗与梅尧臣、欧阳修齐名,并称“梅苏”或“欧苏”。他的许多诗直接涉及政治,如《庆州败》、《感兴》。还有一些反映社会矛盾的作品,如《己卯冬大寒有感》、《吴越大旱》等。他的一些作品常以抒发英雄抱负为主题。废官隐居时期,在吟啸山水的作品中也常常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他的诗富于想象,风格雄健豪放,与梅尧臣风格不同。欧阳修曾说:“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苏舜钦的诗也有缺少余味、语言粗糙生硬的缺点。有《苏舜钦集》。 ☚ 梅尧臣 欧阳修 ☛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宋代诗人。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川 (今四川省中江县),生于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曾任荥阳县尉、蒙城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校理、监进奏院。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他属于较进步的范仲淹派,以致遭到保守派的打击,长期放废,闲居苏州一带,过着寄情山水的生活。苏舜钦曾与穆修等人致力于古文写作,而其主要创作成就在诗歌方面。他的许多诗直接涉及政治,还有一些反映社会矛盾的作品。他的一些作品常以抒发英雄抱负为主题。废官隐居时期,在吟啸山水的作品中常常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他的诗富于想像,风格雄健豪放,与梅尧臣风格不同。欧阳修曾说:“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有《苏学士集》 (又名 《苏子美集》) 十六卷。 ☚ 柳永 苏门六君子 ☛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居开封。景祐进士。范仲淹荐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为保守派诬陷除名,遂寓居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读书。其诗雄健豪放,多发泄心中愤懑,亦有揭露时弊、同情人民之作。与梅尧臣齐名,并称“苏梅”,甚为欧阳修所重。有《苏学士文集》。 苏学士文集/苏学士文集/苏舜钦集 ☚ 孙明复小集 苏学士文集 ☛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后迁开封。少慷慨有大志,初以父荫补太调斋郎,调荥阳县尉。景佑元年(1034)进士,改光禄寺主簿、知长垣县,迁大理评事。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因上书议政,为权贵所忌,革职为民,居苏州作沧浪亭,自号沧浪翁。舜钦早年与其兄舜元及穆修等人倡写古文,后又积极参与诗文革新运动。他主张发扬《诗经》、楚辞的现实主义传统,反对西昆浮艳文风,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作家之一。今存散文70多篇,以《沧浪亭记》较为著名。其诗歌创作成就略高于散文,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著有《苏学士文集》。 ☚ 欧阳修 苏洵 ☛ 好为古文 ☚ 自号六一居士 好为古文 ☛ 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梓州铜山 (今四川中江)人,迁居开封。景祐元年(1034) 进士。曾任光禄寺主簿、蒙城令、长垣令,迁大理评事。又由范仲淹荐为集贤校理。后被王拱辰等诬陷,革职为民,退居苏州,自号沧浪翁。有《苏学士文集》16卷。他工诗文,与梅尧臣齐名。其诗多伤时悯世之作,如《城南感怀呈永叔》、《吴越大旱》、《庆州败》、《吾闻》等,或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或指斥当权损兵辱国,表现自己的爱国热情,激情奔涌,粗犷豪健。其写景诗气象宏大,寓意深沉,如《松江桥未明观渔》等。然其诗豪迈有余,而韵味不足,笔下时欠含蓄。另有散文《沧浪亭记》亦较有名。 ☚ 欧阳修 苏洵 ☛ 苏舜钦1008~1048Su Shunqinman of letters of the Song Dynasty. Works: Stirred Thoughts Shown to Yongshu from South of the City Wall,The Defeat of Qingzhou,What I Heard,etc.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著名诗人。字子美。梓州铜山 (今四川中江) 人,生于开封。举进士。曾任大理评事。由范仲淹推荐,召试集贤校理、监进奏院。因参加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因事除名,流寓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 自号沧浪翁。诗格雄健豪放,语言畅达。部分诗篇倾吐自己抱负。写景小诗也清新可诵,对宋诗革新颇有影响。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又善书法,长于草书。有《苏学士集》。 苏舜钦1008—1049宋文学家,字子美。绵州盐泉(四川绵阳东南)人。景祐进士,迁大理评事。庆历四年(1044),范仲淹荐其才华,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擅用公钱招妓乐,间夕会宾客,下开封府劾治。坐自盗除名,寓于吴中(苏州)。筑沧浪亭, 自号沧浪翁。寄情于诗文。其诗体豪放,亦善草书,著有《苏学士文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