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苏维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苏维埃sū wéi āi

前苏联中央和地方各级的国家权力机关。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也叫做苏维埃。[俄] совет。1919年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节录》:“这种组织和俄国某部分的苏维埃制度有点相像。俄国内各地方之苏维埃政府有些于总苏维埃之外,别设一部一部的苏维埃。”

苏维埃

苏联的政权组织形式。苏维埃是吸取了法国巴黎公社经验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创造的成果。它最早出现于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当时的工人代表苏维埃是俄国工人阶级举行罢工斗争的组织形式。1917年2月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彼得格勒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工人和穿上军装的农民反对沙皇的政权机关。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形势下,工兵代表苏维埃本来可以运用自己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以和平方式夺取国家政权。但是,当时在工兵代表苏维埃中占多数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自愿地把政权交给了资产阶级。1917年4月布尔什维克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并在苏维埃中逐步获得多数群众的支持。1917年10月12日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决定成立彼得格勒组织武装起义的司令部——彼得格勒革命武装委员会。1917年10月25日晚彼得格勒爆发的武装起义顺利发展,并获得最终胜利。十月革命爆发当晚召开的第二次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以及关于成立工农政府的决议。这些宪法性法令宣告了世界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了苏维埃国家的建立,宣告苏维埃国家中央和地方的全部政权都转归苏维埃。从此,苏维埃成为苏维埃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1918年1月13日第三次全俄农民代表大会同第三次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合并,从此俄国有了一个统一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1918年3月,地方各级农民代表苏维埃也同工兵代表苏维埃实现了合并。1918年7月10日第五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 (根本法) 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苏维埃俄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为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同时,规定当时实行不完全普遍的、不完全平等的,间接的并采用公开投票方式的选举制。1936年苏联基本上建成了社会主义,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了。1936年12月5日苏联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法)》规定苏维埃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改为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其选举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实行普遍、平等、直接并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的选举制。1977年10月7日第九届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七次非常会议通过的苏联现行宪法宣布苏联“建成了”发达社会主义,成为全民国家,其政权组织形式由劳动者代表苏维埃改变为人民代表苏维埃。


苏维埃

(1)俄文Совет的音译,代表会议或会议之意。苏维埃最初出现在俄国。俄国工人阶级在1905——1907年革命时期创造了工人代表苏维埃,作为进行革命斗争的政治组织形式。1917年2月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工农群众组织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具有工农专政的性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全部政权归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从此,工农兵代表苏维埃成为俄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1922年苏联建立后,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大会是苏联的最高权力机关。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是苏联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2)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工农民主政权亦称“苏维埃”政权。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是工农民主政权的基本政治制度。

苏维埃

苏维埃Suweiai

俄文的音译,意为会议或代表会议。俄国无产阶级在1905至1907年革命时期创造的领导群众进行革命的政治组织。1905年夏,伊凡诺沃—沃兹涅先斯克城七万工人在罢工中选出151个代表,组成第一个工人苏维埃。同年秋,彼得堡、莫斯科等大城市相继成立工人苏维埃, 海参崴等地成立士兵苏维埃, 波罗的海沿岸一带即萨拉托夫省等地成立农民苏维埃。这些组织领导罢工,建立八小时工作制,号召人民拒绝向沙皇政府纳税等。1917年2月革命爆发后,起义的工人和士兵首先在彼得堡,接着在全国各地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时期,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的口号。后因孟什维克与社会革命党把持领导权, 苏维埃成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附属品。1917年8月底战胜科尔尼洛夫叛乱后, 苏维埃转归布尔什维克领导。十月革命时,苏维埃成为起义的机关、革命政权机关, 最后成为新型的国家机关。

☚ 柯棣华   克里姆林宫 ☛

苏维埃

见“历史”中的“苏维埃”。


苏维埃

俄文Совет的音译。意为会议或代表会议。俄国无产阶级在1905—1907年革命时期创造的领导群众进行斗争的组织形式。也是革命政权的萌芽。十月革命后成为新型的国家机关,后又成为苏联中央和地方各级的国家权力机关。1918—1919年德国十一月革命、1919年匈牙利革命建立的政权以及193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工农民主政权也称苏维埃。

苏维埃

苏维埃COBET

《人民委员会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 列宁签署的苏维埃政权第一批法令之一。发布于1918年2月22日《工农政府报》第30号。在国内战争和外国干涉的条件下,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镇压剥削阶级的垂死反抗。根据1917年11月24日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关于法院的第1号命令,成立了革命法庭。为了专门同利用出版物进行反人民的犯罪活动作斗争,依据人民委员会1918年1月28日的命令,又在革命法庭下设立了报刊革命法庭。革命法庭下属的报刊革命法庭及其他几个专门法庭,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同内外敌人作斗争而设立的特别法庭,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稳定国内的正常秩序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该法令共设10条。其中第9条授权“报刊革命法庭确定下列惩罚:(一)扣款,(二)进行公开谴责,即通过法庭所确定的方法将被查究的报刊作品公之于众,(三)在显著位置刊登判决书,或专门驳斥虚假的报道,(四)停刊(包括临时的和长期的)或者停止发行,(五)将被查究的印刷所或报社的财产收归全民所有,(六)剥夺自由,(七)勒令离开首都、个别地区或者俄罗斯共和国国境,(八)剥夺罪犯全部或者部分政治权利。”(《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中文版第622页)1918年5月4日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又颁布命令,对革命法庭的组织进行了某些修改。命令取消了革命法庭下设的,包括报刊革命法庭在内的几个专门法庭的划分。

☚ 讲真话   苏维埃 ☛

苏维埃

苏维埃COBET

《关于国家统一管理广告业务的法令》列宁签署的苏维埃政权第一批法令之一。发布于1917年11月8日苏维埃中央各报。该法令由人民委员会教育人民委员安·瓦·卢那察尔斯基根据列宁的指示拟订,共有9条。法令规定:“1、宣布在定期报刊、书籍和戏单上刊登有价广告的业务向书亭、邮局以及向其他单位散发广告的业务,均由国家统一管理。2、这种广告只能由彼得格勒临时工农政府的出版单位和各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的出版单位出版。不具有这种权利的出版单位,凡出版广告者,一律查封。”(《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中文版第623页)该法令的基本内容,贯彻了列宁在当时对资产阶级反革命报刊的处理方针。列宁认为,广告费是资产阶级报刊的基本收入。只在行政上采取压制性措施,并不能有效地制止资产阶级报刊的活动。只有剥夺支持资产阶级报刊的经济来源,堵塞金融工商资本津贴资产阶级报刊的途径,控制报刊广告由国家垄断专营,同时由国家分配纸张,才可铲除资产阶级报刊的物质基础。由于当时苏维埃政府机构尚未调整,该法令未能立即执行。直到11月18日,出版事务人民委员在报纸上通告,宣布该法令从11月22日起在法律上生效。其后,赤卫队和水兵加强了对报馆的武装巡查,凡查出破坏法令者都给予严厉制裁,从而有效地制止了资产阶级报刊的反革命宣传破坏活动,使一切新闻出版和广告活动纳入苏维埃政权所规定的范围。

☚ 苏维埃   苏维埃《出版法令》 ☛

苏维埃

(of former USSR) soviet—soviet government or regime;an elected local,district or national council in the former USSR
地方各级~local and regional soviets/最高~Supreme Sovie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