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知府不对关防勘合案
此案发生于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苏州府知府张亨、知事姚旭不依规定查验勘合。明初,有人屡以假公文作弊,“无官诈称有官扰民;非官差而私造印信,诈称差使,骗诈取财,”于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置勘合印信,公文半印,以便拼合验对。“凡布政司、府、州、县、管军、都司等军职衙门,命各收一册,皆系半印勘合,凡有差使,若往某衙门公干,即将应该去处填写勘合,前去干办公务。本处衙门闻有差使人员到来,即索勘合比对。如无,绑缚赴京。纵有勘合,比对不同,亦行拿赴京来。”《御制大诰续编》载:“其苏州知府张亨、知事姚旭,被假千户沈仪赍伪造御宝文书至府,不行对比勘合承接,即便当听开读,行下属县,意在通同扰民作弊,被巡按御史雷升及百户戴能盘获。”此案发生后,假千户沈仪并伴当四名,人各凌迟处死。苏州知府张亨、知事姚旭因不对关防勘合被枭令。张亨、姚旭之罪,依律不至死,但他们“视朕命如寻常,以关防为无事”。因而施以法外酷刑。朱元璋又将此案编入《御制大诰》,并在诰文中申明:“今后布政司、府、州、县、都司、军职衙门等有勘合去处,凡遇称系差使人员,即要勘合比对。如是仍蹈前非,不对勘合,以致奸邪扰乱事务,虽不同情,罪同苏州府官。”此案成为惩治官吏渎职罪的典型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