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苎麻施肥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苎麻施肥fertilization of ramie根据苎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结合土壤的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而采取的施肥技术。
注:表中头麻产量每公顷882千克,二麻产量为每公顷1828千克,三麻产量为每公顷778.5千克,三季麻总产为每公顷2688.5千克 封行期 齐苗至封行。麻株齐苗后生长开始加快,不久即可封行。封行期三季麻的干物质积累量比苗期明显增加,其中以三麻为最多,依次为二麻,头麻。从氮、磷、钾的吸收量来看,到封行时,头麻对养分的吸收较为均衡: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为各自总量的33.6%、34.7%、37.5%,而二麻和三麻则不同,二麻的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为42.6%、50.8%和27.9%,三麻的氮、磷、钾吸收量分别为 45.0%、51.6%和35.0%,二者有相似之处。这与各季麻的生长特点有关。头麻一生的生长是由慢到快再转慢的过程,二麻、三麻的生长是由快到慢,尔后接近停止。此外,麻株地上部的生长与地下部的生长是交替进行的。例如,头麻前期地上部生长较慢,地下部的生长较快,地下部的生长所需的氮、磷、钾量比地上部要少。头麻前期地下部的快速生长,不但有利于头麻的后期生长,而且还有助于二麻、三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以及营养物质在地下茎中的贮存,为三季麻的增产打下基础。 黑脚期 从封行到黑脚(黑秆1/3)。此期,三季麻均旺盛生长,所以又称为旺长期。该期麻株所积累的干物质,如按每公顷的千克数计算,以头麻最多,二、三麻尚不足头麻的1/2;可是按占总干重的百分数计,头、二、三麻分别为各自总量的2/5、1/4和1/3左右。三季麻对养分的吸收与干物质积累大体上是相适应的,但是,营养元素种类不同,吸收的养分也有差别。到黑脚时,头、二、三麻所积累的氮分别达76.0%、79.7%和71.9%,磷分别为72.0%、77.9%和91.7%,钾分别为70.1%、53.0%和52.3%。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三麻积累磷的数量较多。这是因为三麻在本生育期内气温高,干物质积累速度快,迫切需要较多的磷用来促进细胞分裂,增强呼吸作用,维持正常的能量代谢。封行到黑脚期,是高产麻株吸收氮、磷、钾的高峰期,也是头麻氮、磷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可是二、三麻前期生长较快,封行早,所以,这两季麻的氮、磷营养最大效率期在齐苗至黑脚期。在这个时期重施氮追肥效果最好。 纤维成熟期 从黑脚(黑秆1/3)到黑秆离梢部30厘米左右时。在麻株生长期间,前、中期茎高和茎重增加快,中、后期麻皮厚度增加较快。麻皮干物质积累高峰,头、二麻在封行到黑秆始期,三麻在黑秆始期至成熟期。纤维成熟期期间,麻株体内的代谢过程已由旺长期碳、氮代谢并盛的阶段转为以碳素代谢为主的阶段,光合产物向麻皮中大量运输,用以形成韧皮细胞,继而在其中合成纤维。为此,需要大量的钾及一部分磷。磷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转化,钾能加速碳水化合物的运输、纤维素的积累和细胞壁的加厚,从而提高纤维品质。成熟期是各季麻的钾营养最大效率期,二麻、三麻在该期所吸收的钾分别达总量的47.0%和47.7%。在成熟期,当地上部分生长减退后,光合产物除用于纤维的合成外,还有一部分转移到地下部以淀粉的形态贮存在萝卜根和地下茎中,用于下季麻幼芽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所以,各季麻成熟期的营养水平不宜过高。 施肥技术 苎麻的施肥技术因麻龄而有所不同。苎麻栽后的麻蔸可持续生长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栽后的1~2年,苎麻田为新麻园,从第三年起,每蔸麻的有效茎数、麻茎高度和纤维产量即可接近或达到常年的水平,为壮龄麻园。生长多年后,麻蔸拥挤,麻株长势减退,生长矮小,产量低,就成了老龄麻园。麻龄不同,施肥技术也不一样。 新麻园 新麻栽植前应结合深耕重施有机肥作基肥,用量为土杂肥每公顷75吨以上,人粪尿10吨左右,饼肥1.5吨左右,化肥磷(P2O5)70~100千克,钾(K2O)75~110千克。苗高20厘米时,每公顷施人畜粪3吨,或化肥氮(N)8~10千克作提苗肥。苗高40厘米左右时,结合深中耕每公顷施人畜粪9吨(或化肥氮20千克),促进发蔸。苗高50厘米左右时,合理追施壮秆肥,每公顷施化肥氮70~105千克,撒施(趁雨)或结合中耕浅覆土。春栽的新麻到平常二麻收获的季节,苗高1.2米以上、黑秆2/3以上时,便可破秆收麻(第一次收麻)。破秆时间过早时麻蔸未能贮存足够的营养物质,发芽少而弱,以后几年都会减产。收麻后,应及时追肥,每公顷施人畜粪9000千克,或化肥氮20~30千克,使下季麻快速生长,到平常三麻的收获节,当年还可再收一季麻。新麻园的冬季培蔸和翌年二龄新麻的施肥技术,基本与壮龄麻园相同。 壮龄麻园 苎麻的冬培是保证苎麻高产、稳产和三季麻平衡增产的关键性措施,而重施冬肥则是冬培的主要内容之一。苎麻冬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冬肥中的迟效性有机肥施入土中之后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能源物质,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增强有机肥及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能适当地提高地温。释放出的速效养分能被苎麻根系所吸收,并贮存在萝卜根和地下茎中,供来年春季新芽萌发时及时利用,有利于孕芽,壮芽,出壮苗。冬肥又是来年三季麻的基肥。由于一年三收,消耗养分较多,所以,增施基肥对苎麻增产尤为重要。此外,苎麻栽后在同一地方生长多年,有机肥的改土作用也比种其他一年生作物时更大。冬肥一般用土杂肥,配合一定数量的氮肥和磷、钾肥。土杂肥用量为每公顷75吨以上。磷、钾肥的施用依土壤速效磷、钾含量而定。土壤速效磷(P2O5)含量高于45毫克/千克,增施磷肥增产效果不显著。土壤速效钾高于175毫克/千克,钾肥无效。土壤速效磷、钾含量如果明显低于上述指标,应酌情施用磷、钾肥,用量为每公顷P2O5 35~55千克,K2O 150千克。冬肥施用时期一般在霜后雪前,施用方法为穴施或条施,施肥深度约15厘米。土杂肥施后深锄10多厘米,然后浅覆土,效果更好,作基肥用的磷、钾肥尽量与土杂肥混合在一起施用,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苎麻适宜的土壤pH值为5.5~7.5。酸性较强的土壤(pH值<5.0)种苎麻时,应每隔2~3年在冬季施用一次适量的石灰,以调节酸度和补充钙营养。壮龄麻园全年三季麻追肥的原则是头麻前轻中重后补,二、三麻前重后轻。据试验,在每公顷施人畜粪30吨的基础上,三季麻氮素追肥的总用量为每公顷175~240千克。追肥的上述用量只能说明追肥的氮素水平。在苎麻生产中往往是用多种肥料作追肥。南方历来用人畜粪尿对水作追肥。饼肥也用作追肥。这些肥料除提供较多的氮素外,还能提供磷、钾等其他营养元素。头麻生长期长,一般追肥三次。第一次叫提苗肥。出苗后立即施用,每公顷施对水的人畜粪尿7500千克左右。第二次是壮苗肥。苗高30厘米时施用,每公顷施化肥氮50~70千克,或饼肥750~900千克。饼肥不但能加速头麻的生长,对二麻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齐苗前施用的这两次肥能增加有效分株数,使麻株稳健生长。第三次肥为壮秆肥。在麻株封行时施用,每公顷施化肥氮35~45千克,以满足头麻旺长期对养分的大量需求。此时,南方麻区土壤水热条件已有明显好转,土壤本身的潜在养分及有机肥的有效化过程加快,释放出的养分也能供头麻吸收和利用。二麻生长期短,分株出土后长势较猛,齐苗后即进入旺长期,因此,头麻收获后应及早重施追肥。一般是早、晚收头麻,下午二麻追肥,一次追足,每公顷施对水的人畜粪尿12吨,或结合喷水,施化肥氮70~100千克。到封行前再根据生长情况施一次追肥,长势正常时也可不施。三麻生长期虽然比二麻长,但生长期内气温是逐渐下降的,而且在出苗后一个月能长到1~2米高才好。为了充分利用前期较好的水、热等自然条件,促进麻株生长,三麻苗期追肥既要早(不能晚于8月23日)又要狠,每公顷施对水的人畜粪尿12吨,掺化肥氮20~25千克。追肥应与中耕松土相结合,效果更好。 老龄麻园 老龄麻已趋向衰老,应及时更新、复壮。一般正常的更新期,在丘陵山区为三四十年,在滨湖麻区为一二十年。对老龄麻园的三季麻除按壮龄麻那样追肥外,还应重施暖性冬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