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花生病毒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花生病毒病peanut virus diseases

花生病毒病种类较多,世界上已知有丛簇病毒(Peanutrosette virus,PRV)、矮化病毒(Peanut stunt virus,PSV)、斑驳病毒(Peanut mottle virus,PMoV)、条纹病毒(Peanut strip virus,PStV)、环斑病毒(Peanutrin g spot virus,PRSV)、曲叶病毒(Peanut leaf curlvirus,PLCV)、退绿花叶病毒(Peanut chlorosismosaic virus,PCMV)、束顶病毒(Peanut bunchytop virus,PBTV)、镶脉病毒(Peanut veinbandingvirus,PVV)、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 wilt virus,TSW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等十多种。各种病毒还存在不同株系和复合侵染现象,且同一种病毒在不同花生品种上表现的症状有很大差异。
分布和为害 世界各国花生产区均有病毒病发生为害,南非、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坦桑尼亚发生比较普遍,中国在1934年就有报道,到20世纪70年代成为花生上的主要病害,造成流行与损失。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北、辽宁、江苏、北京等省市,其中花生矮化病毒病与花生条纹病毒病曾一度造成大流行,病株率在20%~30%,严重者达80%~100%,减产30%以上。中国发生的花生病毒病主要有三种类型。❶花生条纹病毒病(Peanut stripe virus)。病株开始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斑块,随后发展成浅绿与绿色相间的轻斑驳或斑驳,沿叶脉呈现断续条纹,病株一直呈现系统性的斑驳症状。
❷黄瓜花叶病毒病(Cucumber mosaicvirus)。病株顶端嫩叶出现褪绿黄斑,叶片卷曲,随后发展为黄绿相间的黄花叶,网状明脉与绿色条纹等各种症状,病株中度矮化。
❸花生矮化病毒病(Peanutstunt virus)。病株开始在顶端嫩叶脉出现淡或褪绿斑,随后发展成浅绿或绿色相间普遍花叶症状,沿叶脉出现辐射状绿色条纹与斑点,叶片变窄,叶缘波状扭曲,病株中度或高度矮化,结果小如豆粒,严重者不结果。
病因 病原物主要为三种病毒。花生条纹病毒(PStV)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粒子线状,长750毫微米,宽12毫微米,病毒在病组织细胞质内产生卷筒型风轮状内含体,PStV的寄主范围较窄,能通过种子传毒,种传率 一般在1%~10%,能被豆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黄瓜花叶病毒(CMV-CA)属于黄瓜花叶病毒组。病毒粒子球状,直径为28.7毫微米,在血清学性质上属于CMV-DTL血清型,和PSV-E、PSV-Mi及TAV有一定亲缘关系。种传病苗是CMV的主要侵染源,其种传率一般在1.7%~4.2%,蚜虫为该病毒主要传毒媒介,传毒率达70%以上。花生矮化病毒(PSV-Mi)属于黄瓜花叶病毒组,病毒粒子直径为30毫微米左右,血清学性质和CMV-CA有亲缘关系。PSV-Mi被豆蚜和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并通过花生种传,种传率较低。
病害流行 花生条纹病毒病田间流行,具有发生早、田间扩散快,形成高峰早等特点,通常出苗后10天开始发生;带毒种子是主要侵染源,栽培条件与气候因素是决定种传率高低的决定因素,种传率为2.7%~26.8%。花生条纹病毒能被豆蚜、桃蚜、禾谷缢管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具有毒源与种植感病品种,蚜虫发生的早晚、数量、活动程度与病害流行密切相关。黄瓜花叶病毒病种传病苗为主要初次侵染源,种传率0.4%~4.2%,豆蚜、槐蚜、桃蚜、棉蚜传毒率达70%以上。花生矮化病毒病,种传病苗是田间流行的初侵染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花生矮化病毒病的种子带毒率平均为0.3%~1.1%,大粒种带毒率为0,中等大小的种子带毒率0.4%,小粒种子带毒率为1.7%,其总的种子带毒率低于前两种病毒病。
病害控制 根据以上三种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❶用无毒种子或低毒种子,精选大粒一级花生仁作种用。
❷推广地膜覆盖,结合防蚜能减轻病毒病的发生与为害。
❸种植抗病品种鲁花9号、花37、豫花1号等,淘汰白沙1016高感品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