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芦根饮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芦根饮子

❶《备急千金要方》卷十方。芦根、竹茹各一升,粳米三合,生姜三两。先以水七升煮千里鞋底二支,取五升澄清,下药煮取二升半,随意服。治热病后期,呕哕反胃,及干呕不下食者。
❷《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方。玄参、黄芩、芦根各一两半,黄芪、芒硝、大黄、防风各一两。为粗末,水煎去渣,食后服。治暴赤生翳。
❸《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芦根五合,淡竹茹、人参各八分,桔梗五分,知母十分,粟米三合。水煎服。治小儿壮热,口渴,呕吐不止。

芦根饮子 《圣惠方》卷五

【组方药物】 芦根60克(锉) 麦门冬90克(去心) 人参 黄芪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淡竹茹各30克
【制剂用法】 上药6味,锉碎和匀。每服30克,以水230毫升,入生姜15克,煎至160毫升,去滓,入蜜10克,生地黄汁18毫升,更煎1、2沸,不计时候,分2次服。
【主要功效】 益气养阴,清胃降逆。
【适应病证】 脾胃积热,耗气伤阴,胸膈烦壅,呕哕不下食。

芦根饮子

芦根饮子

本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外台秘要》卷二载此方更名为生芦根饮。方由生芦根(切)、青竹茹各一升,粳米三合,生姜三两组成。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随意饮,不愈再服。功能清热生津,降逆和胃。主治伤寒温病后,余热未清,胃气上逆,呕吐恶心,嗳气呃逆,或干呕而食不下者。本方治疗病后余热未清,胃热气上逆,恶心呕吐者。方中芦根性凉,善清肺胃之热,味甘多液,故又可生津养液,实为清热生津之要药,《本草经疏》谓芦根“甘寒除热安胃,亦能下气”;粳米滋养胃气;生姜、竹茹和胃降逆。对胃热气逆者,可以应用。如胃热气虚者,可酌加党参以补中气。本方所治为胃有余热,胃气上逆,以呕恶不食,舌红少津为辨证要点。对病后胃气虚寒而见呕逆者,当忌用。
芦根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芦根(锉)、麦门冬(去心,焙)、栝蒌根、地骨皮各一两,白茅根(锉)、石膏(碎)各一两,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三分,甘草(炙)半两。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一枣大拍碎,小麦半合,竹叶二七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功能清热养阴,益气生津。主治暴热烦渴。
芦根饮(《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芦根(锉,焙)一两一分,人参、水萍(紫者,焙干)、枇杷叶(去毛)各一分。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入薤白四寸拍破,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三服。功能清热益气,降逆除烦。主治霍乱心烦。
芦根粥(《普济方》卷三百九十五) 生芦根(锉)二两,粟米一分。上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投米作粥,入生姜、蜜汁少许服。功能清热生津,止呕降逆。主治小儿呕吐,烦热口渴。
芦根饮子(《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八) 生芦根(切)五合,淡竹青皮、人参各八分,桔梗五分,知母十分,粟米三合。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量儿大小与服之。功能清热益气,和胃降逆。主治小儿壮热口渴,恶心呕吐者。本方比《千金方》多知母、人参、桔梗,而不用生姜,清热补气之力为胜,对热甚而津气两伤,胃气上逆者为宜。如呕吐症状明显者,生姜仍可酌用,或用姜竹茹亦可。

☚ 玉液煎   抽薪饮 ☛
0000403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