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芙蓉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芙蓉镇》

 长篇小说。古华著。发表于1981年。小说以湖南山区芙蓉镇为背景,主要描写“芙蓉姐”胡玉音勤劳致富反遭不幸的曲折经历,围绕胡玉音的经历,穿插描写了胡的前夫黎桂桂、丈夫秦书田、镇党支部书记黎满庚、粮站主任谷燕山以及闻名全县的“运动女将”李国香、吊脚楼主王秋赦等一组面貌殊异的人物, “由这些人物组成一个小社会”,写他们在三年困难时期、 “四清”运动、 “文化大革命”中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四个不同年代里的曲折境遇、悲欢离合,揭露极左路线对我国农村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严重危害,展示了三中全会前后农村的巨大变化。作者立意“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要“透过小社会来写大社会,来写整个走动着的大的时代。”因此,被称为“浓缩型的长篇小说”,它蕴含着作者“二、三十年来对社会和人生的体察认识,爱憎情怀,泪水欢欣”。思想意义深沉,艺术表现独特,尤以多彩的风俗画面、秀美的文笔与乡土气息浓郁的语言见长。作品曾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
芙蓉镇

061 芙蓉镇

上下两集彩色宽银幕故事片。上海电影制片厂1986年摄制。阿城、谢晋根据古华同名小说改编,谢晋导演,刘晓庆、姜文主演。影片以湘西偏僻山乡的一个小镇“芙蓉镇”为缩影,通过普通劳动妇女胡玉音的曲折遭遇,反映了60至80年代初中国知识分子、农村妇女命运的演化和时代的变迁。揭示出“四清”、“文革”、极“左”路线所造成的灾难,又积极引导人们反思这种灾难产生的原因,并歌颂人性和人道主义。连获广播电影电视部、第7届金鸡奖、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故事片奖以及2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的水晶球大奖、法国蒙比利埃第3届国际电影节金熊猫奖。

☚ 城南旧事   红高粱 ☛
芙蓉镇

《芙蓉镇》

上海电影制片厂1986年摄制。导演谢晋。编剧: 阿城、谢晋。主演: 刘晓庆(饰胡玉音)、徐松子(饰李国香)、姜文(饰秦书田)、郑在石(饰谷燕山)、祝士林(饰王秋赦)。
1963年,湘西一个名叫芙蓉镇的偏僻小镇上,人称芙蓉花的胡玉音同丈夫黎桂桂摆起米豆腐的摊子,生意兴隆。但这却引起了国营饮食店经理李国香的妒忌。胡玉音夫妇靠积攒的钱盖起一座新居。不久,“四清” 运动开始,李国香任工作组长,胡玉音家被划成新富农,新屋也被查封。曾帮助他们的粮站主任谷燕山、党支部书记黎满庚均受牵连。王秋赦却因 “越穷越革命”和投机有术,当上了党支部书记。不久,李国香受人排挤而被赶下台,胡玉音和右派分子秦书田每天在一起扫大街。一天,玉音卧病在床,秦书田悉心照顾并安慰她,两颗孤独的心在苦难中产生撞击。此时,李国香又恢复原职,威风显赫。秦书田请求支书批准他们办结婚手续,却由此引祸,被判10年徒刑。胡玉音因有身孕,监外执行。分娩时,多亏谷燕山拦军车送胡玉音进医院,救下母子二人性命。动乱终于结束了,秦书田与胡玉音又重操旧业摆摊卖米豆腐,开始了新的生活。李国香又得高升。镇子恢复平静,只有疯癫的王秋赦用嘶哑的声音无力地喊着 “运动,运动 ……”。
《芙蓉镇》以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描绘中国的历史现实,给观众以浓烈的情感满足和充足的审美享受,启迪观众对过去的几十年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该片获1987年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刘晓庆),最佳女配角奖(徐宁),最佳美术奖(金绮芬);获1987年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姜文)、最佳女演员奖(刘晓庆)、最佳男配角奖(祝士彬)、特别奖(谢晋)等多项奖励及国际大奖。

☚ 黄土地   老井 ☛

芙蓉镇

长篇小说。作家古华著。1981年出版。小说通过芙蓉镇的盛衰变迁和胡玉音命运的描绘,揭示了“左”的错误政策的严重危害,巧妙地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的图画之中,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芙蓉镇

《芙蓉镇》

长篇小说,古华著. 作品以芙蓉镇“豆腐西施”胡玉音的命运遭遇为主线,以她与黎桂桂、秦书田的爱情婚姻为副线,表现了中国农村从“四清”到“文革”到粉碎“四人帮”近20年风云变幻的广阔历史和颠沛浮沉的沧桑人世,唱出了“一曲严酷的乡村之歌”。作品人物性格鲜活,对极左路线的批判力透纸背。作品语言优美生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山乡景物秀丽多姿,民情风俗淳朴感人,是表现这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代表性力作。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 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   将军吟 ☛
芙蓉镇

芙蓉镇

长篇小说。古华著。1981年发表于 《当代》杂志,并于同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这是一部描写当代中国农村生活的杰出作品,是“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作品 “寓政治风云于民情风俗”,通过对湘南山镇人情风俗史的描绘,反映出中国农村从1963年的经济活跃、1964年的 “四清” 运动、1966年的社会动乱,到1979年的拨乱反正这四个时期政治风云的变幻,概括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深刻的时代内容。小说通过芙蓉镇的变迁,真实地暴露了愈演愈烈的极左路线给人们和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也热情地歌颂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正确路线。作品对湘南山镇风土人情的描写,异彩纷呈;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刻画,入木三分。胡玉音、谷燕山、秦书田、王秋赦、李国香等,都是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意义的形象。作品发表后,受到评论界的高度评价,并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由小说改编的电影,也获百花奖。还出版了《〈芙蓉镇〉评论集》。

☚ 花的情思   杨沫小说选 ☛
芙蓉镇

《芙蓉镇》

长篇小说。古华著。以20世纪60~70年代偏僻的湘南山区芙蓉镇为背景。女主人公“芙蓉姐”胡玉音靠在镇上摆米豆腐摊勤劳致富,却被打成新兴资产阶级,惨遭迫害,丈夫黎桂桂也含冤而死。患难中,她得到错划为“反革命右派分子”秦书田的帮助,并与之相爱结成夫妻。但随后秦又被投进监狱。十一届三中全会驱散了压在他们头顶上的乌云,芙蓉镇和祖国大地一样重又获得了新生。小说围绕胡玉音坎坷而惨痛的经历,将十年“文革”动乱和60年代“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口号内在地联系起来,成功地刻画了芙蓉镇这一小社会中惨遭迫害的胡玉音、秦书田以及政治寄生虫李国香、王秋赦等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深刻揭示了极左思潮对人民群众的严重危害及其导致的历史曲折,热情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正确路线,展现了新时期农村的美好前景。全书透过小社会来反映大社会,寓政治风云于乡土风情的生动描绘中,形成“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发表于1981年。获1983年首届“茅盾文学奖”。

☚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沉重的翅膀 ☛
0000660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