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艾凡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艾凡赫》《艾凡赫》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英国作家司各特(1771—1832)的长篇历史小说,写12世纪末英王狮心理查的宠臣艾凡赫的冒险故事。小说生动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狮心理查外出东征,其弟约翰亲王摄政,图谋篡位。征服者诺曼族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王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以布里昂为代表的诺曼贵族骄横残暴,被征服的撒克逊贵族备受欺凌歧视,撒克逊族劳动人民和少数民族犹太人更是饱受苦难。狮心查理巧扮“黑甲骑士”,带艾凡赫回国,并在农民英雄罗宾汉帮助下,粉碎篡位阴谋,以大团圆结束。小说对深受压迫的劳苦大众和犹太人表示了深切关怀和同情,同时也美化了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司各特囿于贵族托利党的偏见,主张用渐进的温和方式改良社会,寄希望于开明君主。狮心理查就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开明君主形象,剧烈的阶级和民族矛盾以他为轴心得到缓解。小说的这种结局反映了作家的唯心历史观。男主人公艾凡赫身上集中了骑士的“美德”。他忠诚、尚武,为捍卫爱情和荣誉不惜犯难冒险。游侠途中,他锄强扶弱,武艺超群,所向无敌,最终获得胜利,既赢得了情人的芳心,也成为了国王的重臣。女主人公贝蕊卡是位犹太少女,她美丽多情,善良、贞洁,富于牺牲精神,而又爱憎分明,是个光彩夺目的形象。小说情节曲折惊险,极富传奇色彩。文笔细腻生动,语言流畅。作家为烘托历史气氛,特别注意环境、景物、风俗习惯的描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小说还十分巧妙地将书中人物的遭遇和重大的历史事件密切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引人入胜的历史生活画面。作品艺术上的缺陷在于未能摆脱“哥特式”小说的俗套,喜好恐怖离奇的情节;并完全遵循着“一见钟情—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才子佳人故事的陈腐框框。 艾凡赫 《艾凡赫》1819长篇历史小说。英国作家司各特著。小说写12世纪末英国撒克逊乡村骑士的儿子艾凡赫武艺超群,在诺曼人理查国王麾下当骑士。“狮子王”理查在战争中身囚异国,其弟约翰亲王阴谋篡夺王位,国内情势混乱不堪。约翰亲自主持盛大的比武会,以争取人心。其时理查和艾凡赫已经回国。比武第一天,艾凡赫化名“脱藉骑士”,打败了约翰方面的五个勇将,取得了优胜,他选定罗维娜为比武会的“皇后”。第二天,艾凡赫在理查王的协助下打败了各武士的进攻,但不幸身负重伤,多亏了犹太人艾萨克和他的女儿蕊贝卡的精心治疗,才脱离危险。第三天比武,绿林好汉罗宾汉化名上场,表演了神妙的绝技。约翰亲王得知理查已经脱险回国,内心惶恐,比武会草草收场。约翰探知理查的下落,并派人暗杀,罗宾汉救下了理查王。后来蕊贝卡被布里昂挟持,艾凡赫带伤前往,与布里昂比武,解救了蕊贝卡。理查宣布约翰叛逆,重登王位,获得民众的拥护。理查王亲自主持了艾凡赫与罗维娜的婚礼。倾慕艾凡赫的蕊贝卡忧伤离去。小说生动地表现了12世纪英国“狮子王”理查在位时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揭露了诺曼征服者的骄横残暴,同情被征服的撒克逊人民。小说在情节结构、场面、气氛的渲染方面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社会矛盾的揭示和人物刻画方面则具有现实主义倾向。 ☚ 格列佛游记 印度之行 ☛ 艾凡赫长篇历史小说。司各特作。1819年发表。通过主人公撒克逊贵族后裔艾凡赫的冒险经历,再现了12世纪英国的民族矛盾、民族风尚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小说还塑造了萨克逊农民形象。运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方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