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颅内压增高
良性颅内压增高,又称假性脑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头痛、视觉障碍、乳头水肿等而无脑部占位性病变,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大多缓慢起病,症状不重,体征少。预后较好。
本病可因脑脊液暂时性分泌增多或吸收不全引起,或与颅内静脉或静脉窦感染性阻塞有关,但不少病例仍原因不明。一般可见于下列情况:
(1) 药物: 四环素、庆大霉素及萘啶酸等可引起可逆性颅内压增高。由四环素引起者于儿科常见。维生素A过量亦可致之。于停药后症状可消失。
(2) 内分泌: 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或长期大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过程中迅速减量或停药时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加大药量症状可改善。由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引起者,症状不重。
(3) 其他: 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引起慢性脑缺氧以及严重贫血所致脑缺氧,可使脑血管床扩张和渗出增多而引起颅内压增高。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浓缩、血流淤滞所致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以及中耳炎、乳突炎所致静脉窦感染性血栓亦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临床表现为弥漫性轻至中度头痛,偶有呕吐。偶有轻度偏瘫、轻度感觉障碍或共济失调。意识障碍一般不严重,抽搐亦属少见。一般无局限性症状或病理反射。视乳头水肿。视力及视野虽正常,但可有视物模糊,与外展神经麻痹有关。
凡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乳头水肿、脑脊液压力增高,首先应警惕颅内占位性病变。仅于排除器质性疾病,找到明确病因,或症状有较长期的缓解时,才能作良性颅内压增高之诊断; 必要时尚需长期随访,以求确诊。
治疗以消除病因,降低颅内压为主。去除病因后症状大多能消失。醋氮酰氨可抑制脑脊液分泌。因预后良好,大多不需作外科治疗。个别持久且严重的病例可形成脑积水,需寻找原因,必要时作转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