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貨幣類 > 銅鐵錢部 > 三國、晋、十六國 > 漢佉二體錢 > 和田馬錢 和田馬錢 hétiánmǎqián 和田马钱即“汉佉二体钱”。 和田马钱 和田马钱亦称“汉佉二体钱”。 中国古代铜铸币。 东汉后期至魏晋之间于阗一带兄弟民族所铸的铜币。 因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币背以马作图案,故称“和田马钱”。 此钱圆形无孔,有大小两种,正面用篆体汉文标明币重,大钱为“重廿四铢铜钱”,小钱为“六铢钱”。 背面中心是马形等图案,周围环以佉卢文的于阗王的姓名及称号,因此又称“汉佉二体钱”。新疆和田地区在汉代属中央政府管辖,汉代的五铢钱在这里流通;同时地方上亦铸“和田马钱”,币文既有当时于阗一带少数民族使用的佉卢文,又兼用汉文,充分体现当时于阗民族和汉族人民在文化和经济上的交往密切。 ☚ 大泉当千 汉佉二体钱 ☛ 和田马钱古货币名。又称汉佉二体钱。公元1至3世纪于阗国铜币。1929年黄文弼在和阗北阿克斯比尔旧城所得。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压铸,圆径2.4厘米,厚4毫米,无孔、无周廓。分大、小两种。大钱正面有汉文“重廿四铢铜”,背面有马像作立姿,及佉文“大王、王中之王、伟大者、矩伽罗摩耶娑”。小钱正面有汉文“六铢钱”,背面为骆驼或马像,佉文文意同大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