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船棺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船棺葬

古代墓葬形式之一。以独木舟形的棺木为葬具,故名。分布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波利尼西亚、中国、泰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中国的船棺葬只分布在四川省境内,流行于战国至西汉前期巴、蜀两族间。在今重庆市巴南区、广元市昭化区以及成都、新都、郫县等地都有发现。1954年在巴南、昭化两地出土的船棺,是用长约5米、直径1米以上的大楠木凿削而成,墓坑都是土坑竖穴,随葬物以铜器、陶器为主。

船棺葬

将死者遗体放在船形棺木中或悬于崖壁或埋入土中的葬法。在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流行过。如佤族、德昂族、拉祜族、景颇族、哈尼族等。棺柩一般由独木刳成,或由八块整板拼成,因棺形像船,尸体又放在船仓里,故称船棺葬。德昂族有曲型的船棺葬习俗,棺材,德昂语的意思就是“船”,为了让死者的灵魂渡河用。人死后,选一棵大树砍倒,剖成两半,把中心挖成船槽形,放入尸体后,用松香之类的树胶密封树缝,并用树藤捆紧。在棺两头系上四根绳索抬至墓地,将绳索和抬棺的竹担都丢进墓里一起埋了。坟墓表土稍微隆起,不做别的标记。日后也不扫墓祭祀。死者头向东脚向西,不得向着本寨。

船棺葬

将死者遗体放入船形棺木或悬于崖壁或埋入土中的葬法。此种悬棺葬始于中国商周奴隶社会时代。主要流行于闽、赣的武夷山区的古越人之中。棺柩由独木刳成, 上下套合。除闽赣外,在鄂、湘、桂等地也有类似葬法。以船形棺木为葬具的土葬始于公元前四世纪末。主要流行于四川省的古代巴人之中, 并在巴县冬笋坝和昭化县宝轮院发现船棺墓葬群。因棺形似船, 故称。船棺由整木刳成或由八块整板拼成,尸体盛中部船仓处。在东南亚以及大洋洲的所罗门群岛、汤加群岛和萨摩亚群岛的土著民族中也时行此俗。但只有首领死后才放入船形棺木中, 并埋于近海处。此外还有将船形棺放入海中任其漂流自行沉没的葬法。

船棺葬

船棺葬

古代埋葬形式。将死者的遗体放入船形棺中,或悬于崖壁上,或埋入墓坑中。商周时期,流行于福建武夷山区古越人的悬棺葬中,有些棺木是由独木刳成船形。朱熹在《武夷歌櫂》中写道:“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櫂几何年。”架壑船即指葬于悬崖峭壁间的船棺。战国至西汉前期,居住在四川的巴蜀民族则流行船棺土葬的形式。棺木由巨木修整成舟形,将中部挖空作为船舱,尸体及随葬品装殓在舱内,然后将船棺埋入竖穴墓坑中。

☚ 悬棺葬   黄肠题凑 ☛

船棺葬

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葬俗。以船形棺为葬具得名。分露天葬和土葬。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也有流行。

船棺葬

船棺葬

中国古代巴蜀民族特有的丧葬习俗。船棺用独木挖成,形似独木舟或木槽,长度3.5米到6.5米不等。墓坑都为土坑竖穴。早、中期船棺随葬器物相当丰富,以铜器、陶器为主。一九五四年在四川广元和巴县等地发现的战国末至汉初的巴族墓葬,即为船棺葬。现已发现船棺的地区有青海、四川、福建、云南、贵州等地。以四川最为集中。在南方佤、崩、龙、景颇、哈尼等少数民族中至今仍保留着用整段粗木制做槽式船棺的葬俗。南方普遍分布的悬棺,多为木槽式“船棺”。

☚ 祭日神   船货崇拜 ☛

船棺葬chuan guan zang

【考古】boat-coffin burial

船棺葬

boatcoffin burial

船棺葬

古代以独木舟形棺木为葬具的墓葬。主要发现于四川。为战国至西汉前期巴蜀民族的葬俗。巴县和昭化的船棺用长约5米、直径1米多的楠木制成,尸体、随葬品置于中部舱中,墓坑为土坑竖穴,随葬品为铜器和陶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