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船山遗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船山遗书

 诗文集。今存本七十三种,四百零一卷。明清间王夫之撰。除作者生前刊布一部外,其余均由后人逐渐刊行。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中年别号卖姜翁,晚年自署船山老农,学者称为船山先生。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湖南衡阳人。青年时曾与兄介之三次参加科举考试,皆未第。后中举人,曾参加“行社”、“匡社”、“须盟”等组织,立志改革社会。明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战领衡阳,曾邀船山兄弟参加起义军,并以逮捕其父为条件。他自伤肢体,拒绝邀请。清兵入湘后,联合友人在湖南衡阳举兵抗清。失败后投明永历政权。后遭诬陷,幸遇农民军营救脱险。遂始隐居衡阳深山中,潜心著述。
 《船山遗书》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经、史、子、集诸科,可按四类分述:
 一、经部二十三种,一百六十六卷。有《周易内传》六卷。另有《周易大象解》、《周易稗疏》、《周易考异》,作为补充和考证。《周易外传》七卷易撰者借《周易》之名抒发自己对历史、政治、道德、伦理等不同见解。《书经稗疏》四卷,诠释经文,多出新意。《尚书引义》引申《尚书》本意,阐其自说,多取后世之事纠以经义。《诗经稗疏》四卷,皆考证名物、训诂以补先儒所遗,率参验旧文抒所独得。后有《考异》一篇、《叶韵辨》 一篇。其后者持论圆通,颇足解诸家之轇轕。《诗广传》五卷,论述《诗》中的志、意、情、欲及其他思想内涵。《礼记章句》四十九卷,论述《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中关于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多有己意。《春秋家说》三卷论《春秋》之事,谈社会、政治及道德问题。《春秋稗疏》二卷论《春秋》书法及仪象典制,主要是考证地理。《春秋世论》五卷主要考证世变。《读春秋左氏传博议》二卷,借读《春秋·左氏传》对天变、世变、人心、养生等诸问题广发博议。《读四书大全说》十卷,借批判《四书大全》,就“理气关系”、“道器关系”、“心物关系”、“理欲关系”、“理势关系”等观点,来研究宋明理家,考辨各家异同。后有《四书稗疏》和《四书考异》各一卷,作为上者的补充。《说文广义》三卷,考证和补充文字、音训及解释《说文》一书。另外还有《四书训义》等其他几种。
 二、史部五种。《读通鉴论》三十卷,阐述自己的历史观和哲学观。《宋论》十卷,以宋代帝号为卷名,论述各代政治和历史。《永历实录》二十六卷,论述历史事实和人物事迹。《莲峰志》五卷,考察莲花峰地区形、物和名人及建筑。
 三、子部十四种,五十四卷。有《张子正蒙注》九卷。通过对张载《正蒙》的注解,继承和发展张氏的哲学思想,批判佛、道和宋明理学。《思问录》二卷。上卷多论哲学,论述“太虚”、“气”及“器”的哲学概念。下卷涉及天文、历数、乐律、医学等多项内容。《俟解》一卷,解释俗见而难懂之事物。《黄书》一卷,共七篇:《原极》、《古仪》、《宰制》、《慎选》、《任官》、《大正》、《离合》。坚持反清,对明朝统制者压内、弱外特别愤怒,认为象宋朝之被女真、鞑靼复灭,才是“生民以来未有之祸”。还提出了增强边防、保障安全等政治主张。《噩梦》一卷,书中提出对田制、赋役、吏治、科举等时事政治情况进行改革的意见,认为土地不应是“王者之所得私”,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故改姓受命而民自有其恒畴,不待王者之授之。”因撰者知道清朝统制之黑暗,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因而称之为《噩梦》。《老子衍》一卷,是对《老子》之衍释。出于“入其垒、袭其𨍸、暴其恃而见其瑕”的目的,对《老子》哲学作了一些批判和发展,阐述自己的“物与道为体、而物即道也”的命题。《庄子解》三十三卷,对《庄子》进行注释和意解。《庄子通》就《庄子》内容发挥己意,表示同情(庄子)。如:“念予以不能言之心,行乎不相涉之世……所以应之者薄似庄生之述。”“然而予固非庄生之徒也。”书中也对庄子的“还谴是非”、“逃之空虚”等思想进行批评。
 四、集部三十种。主要有:《楚辞通释》,十五卷。除《离骚》、《九歌》、《大招》等十篇外,还有《惜誓》(贾谊撰)、《招隐士》(江南小山撰)、《山中楚辞》、《爱远山》(江掩撰),及王夫之自己的《九昭》。王夫之借注释《楚辞》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反对清廷统治。多为前人未发之词。《姜斋文集》、《姜斋诗集》统称为《姜斋诗文集》,共二十八卷。《文集》中有论文(如《知性论》、《君相可以造命论》等论述社会和哲学问题)、有墓志铭表和人物传记等。《诗集》是王夫之的文学作品,借作品表思想、抒情感。其他还有《经义》、《校勘记》、《姜斋诗编年稿》、《文集补遗》等多种。
 《船山遗书》著作庞大、内容广泛、内涵精深,在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多方面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完全符合王夫之在去世前自拟墓志时提出的“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希张横渠之正学”的宗旨。
 王夫之的著作,生前只刊布一种《漧涛园初集》,其余均由后人逐渐刊布汇编。民国十九年(1930年),上海太平洋书店重新铅印了《船山遗书》,补充到七十种,是为太平洋排印本。流传甚广。一九七二年台湾曾重印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曾不断搜集刊布了部分佚文,就《船山遗书》的主要著作出版了新校点本和选注本及影印手稿等十余种。一九八二年,湖南岳麓书社在旧本《船山遗书》的基础上,重新精校编印了《王船山全书》,即为今本,为现存最善本。

《船山遗书》 - 中外名书奇书 - 可可诗词网

《船山遗书》

《船山遗书》

明末清初王夫之著。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明亡以后隐居衡阳石船山麓,为总结明亡教训,笃学深思,发愤著述。所著书近100种,400余卷。其中主要有《周易外传》、《张子正蒙注》、《思问录》、《读四书大全说》、《黄书》、《老子衍》、《庄子通》、《读通鉴论》、《诗广传》、《永历实录》等。《周易外传》共7卷130篇,通过“体用”、“有无”、“虚实”等范畴,指出客观事物互相依存,“可依而常有”,绝非虚妄;“从其用而知其体之有,”“体用胥有而相需以实”,提出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实体的哲学思想。《张子正蒙注》通过对北宋哲学家张载的著作《正蒙》的注释,继承了张载“虚即气则天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一物两体”、“动非自外”的辨证法思想,对佛道和宋明道学的唯心主义作了深刻的批判。《思问录》分内外篇,各1卷,内篇以论述哲学思想为主,与《张子正蒙注》相启发,外篇论述天文、历数、乐律和医学等各种自然科学问题。《读四书大全说》为作者中年时期的重要哲学著作,共10卷,通过对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及宋元以来程朱学派所作注释的分析研究,考辨各家异同,围绕理气关系、道器关系、心物关系、知行关系等,批判了宋明理学的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观点。《读通鉴论》共30卷,每卷分若干篇,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评论,提出了作者自己的历史观点以及政治理想。如批评儒家所谓的“三代盛世”,其实是“国小而君多”,“暴君横取,无异于今川广之土司”;指出统治者“迫民于死地,民乃视之如仇雠,”“一呼而天下鼎沸”、“如火之燎原,不可扑矣”;提出了“天下非一姓之私”,主张以公天下代替私天下等。这些著作大都反映出了作者具有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想倾向。该书即为作者一生著作的总集。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王夫之七代孙王世全首先于长沙汇刻王夫之遗著18种,题名为《船山遗书》。以后又不断有人增刻,到同治初年(1864~1866),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在金陵重新刊刻《船山遗书》,搜求较富,包括经史子集四部共58种,后又补刻6种。王夫之的大量著作因之得以广为流传。1933年上海太平洋书店依曾氏刻本用铅字排印《船山遗书》,补入新发现的手稿6种,共辑有王夫之的著述70种,搜求较为完备。此后,作者的手迹和部分佚文又有新的发现。1982年湖南岳麓书社重新精校编辑出版有《王船山全书》,是目前最为完备的版本。此外,1982年湖南省博物馆将馆藏手稿与其他墨迹编次成集,编有《王船山手迹》一书,由岳麓书社影印出版;现代学者的研究著作,有侯外庐《船山学案》,蔡尚思《王船山思想体系》等,可并参考。

船山遗书

诗文别集。明清之际王夫之(1619—1692)撰。三百五十八卷。夫之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二壶道人、夕堂、梼杌外史等,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今衡阳市)人。明末举人,曾拒绝张献忠大西政权邀请。明亡后,清军南下,他于衡山举兵抗清。兵败,被瞿式耜荐于南明永历政权。因目睹其中腐败,乃愤然辞去,辗转藏匿于瑶族山区,筑土屋于石船山,发愤著述凡四十年。对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皆有研究,尤精于哲学、经学、史学。亦善诗文、工词曲、论诗颇有创见。著有《读通鉴论》、《周义外传》等。此集成于清同治四年(1865)。六十七种。经部十九种百五十三卷:《周易内传》、《周易大象解》等《周易》研究之作凡五种二十卷,《书经稗疏》四卷,《尚书引义》六卷,《诗经稗疏》四卷,《诗经考异》一卷,《叶韵辫》一卷,《诗广传》五卷,《礼记章句》四十九卷,《春秋家说》等《春秋》研究之作凡四种十卷,《续春秋左氏传博议》二卷,《读四书大全说》等《四书》之说凡四种五十卷,《说文广义》三卷。史部四种一七十七卷:有《读通鉴论》三十一卷,《宋论》十五卷,《永历实录》二十六卷,《蓬峰志》五卷。子部十种五十卷:有《张子正蒙注》九卷,《近问录内篇、外篇》二卷,《俟解》一卷,《噩梦》一卷等。集部三十一种七十四卷:有《楚辞通释》十四卷,《姜斋文集》十卷,《补遗》二卷,诗集凡十四种十八卷,《潇湘怨词》一卷,《龙舟会杂剧》一卷,《鼓棹初集》等十卷,《古诗评选》等三种十八卷。又有清人刘毓崧著《王船山丛书校勘记》二卷。夫之深于文学,词作成就较高。所作《诗绎》、《夕堂永日绪论》,系论诗之作,多有独到见解。其诗文亦不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之作。风格豪迈不羁、沉郁苍秀、悱恻缠绵、后渐趋平淡。其著作于清代长期列为禁书,至清末始刊行,对反清革命曾起过作用。有道光间裔孙世佺刻《船山遗书》本,十八种,附王介之撰述一种。同治四年湘乡曾氏刻本,(六十三种,三百卷),一九三三年上海太平洋书店铅印此书增收至七十种,凡三百五十八卷,校勘记二卷。此版较完备。解放后中华书局出版夫之原著多种,皆有校勘,亦有补遗。

船山遗书

明清之际王夫之著作总集。又称《王船山遗书》。明亡后,王夫之隐居湖南衡阳石船山,发愤著书百余种,并自号“船山老人”、世称“船山先生”,故名。但生前其手稿刻行极少。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其七代孙王世全汇刻了王夫之遗著18种,名《船山遗书》,称湘潭王氏本。但其编选仅限“经类”,且删改过甚,故有较大缺陷。稍后,湖南听雨轩补刻《船山史论》二种,俞焜在衡阳亦补刻《船山子集遗著》5种,皆统称《船山遗书》。到清同治初年(1864—1866年),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出资在金陵重新汇刊《船山遗书》58种,另附《校勘记》,通称金陵刻本;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于湖南船山书院再补刻《船山遗书》6种,统称曾刻本。1930年上海太平洋书店依曾刻本体例铅印《船山遗书》,并补增新手稿6种,共辑著述70种,计358卷,另附录《王船山丛书校勘记》2卷,为收集最全之印本,通称太平洋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刊发了部分佚文。1982年湖南岳麓书社决定重新整理点校出版《王船山全书》,共分16册。王夫之的伦理思想主要见于《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尚书引义》、《思问录》、《俟解》、《黄书》、《读四书大全说》、《读通鉴论》、《四书训义》、《诗广传》等著作中。

《船山遗书》

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1619~1692)的著作文集。明亡,王夫之参加抗清斗争失败,隐居湘西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勤恳著述垂40年,成书100余种。他的著作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建立了他自己的进化论,反对保守退化;在政治上反对豪强地主。他的许多著作被乾隆朝列为禁书,散佚不可考。道光二十二年(1842),他的裔孙刊成《船山遗书》收入18种,附王介之撰述1种。同治四年(1865),曾国藩、曾国荃刊行《船山遗书》收入57种。1933年上海太平洋书店铅印本书,增收至70种,合经、史、子、集四部,共358卷。代表作有《读通鉴论》、《宋论》、《周易外传》、《思问录》等。

船山遗书

明清之际王夫之(世称船山先生)著。据王之春撰年谱载,王夫之著述一百余种。著录上有名的共八十八种,其中经类二十四种,史类五种,子类十八种,集类四十一种。但手稿流传极少,康、雍、乾、嘉时刻本更少。清道光年间,其后人王世伦刊成《船山遗书》,计十八种。附王介之撰述一种。同治四年,曾国藩、曾国荃校刻二百八十八卷。1933年太平洋书局铅印《船山遗书》,合经、史、子、集四部,共三百五十八卷。另附录《王船山丛书校勘记》二卷。较详备。但仍有不少未刊、散佚之作。

船山遗书

船山遗书

书名。明末清初王夫之著。清道光二十二年 (1842) 初刊,同治三年 (1864) 至五年补刊于金陵。选收王氏著述86种,计389卷,包括《周易外传》、《尚书引义》、《思问录》、《黄书》、《噩梦》等主要著作。是研究王氏思想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参见“船山全书”条。

☚ 续春秋左氏传博议   湘行记 ☛
000026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