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纸币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报纸的一种形象性称谓,用以说明报纸与舆论的关系及报纸的社会作用。1850年,法国议会通过新的出版法,要求报刊文章必须署名,增加报纸保证金。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国际述评》(三)中指出:“以前,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现在报纸却变成了多少有点不可靠的单户期票,它的价值和流通情况不仅取决于开支票者的信用,而且还取决于背书人的信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523页)这种形象性称谓,是将报纸代表社会舆论和纸币代表金银相类比而提出的。关于纸币的这一特点,马克思指出:“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这一规律简单说来就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同上,第23卷第147页)根据这种情况可以推断,报刊在社会舆论中流通的情况,应当取决于它反映社会舆论的程度,就象纸币必须代表金或银才能在商品交换中流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