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自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自释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用语。指叙述人物、地点、事件时,作者自己加进插入语作说明解释。分为三种:(a)释人。如《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亚父者,范增也”为自释语。(b)释地。如《左传·定公十年》:“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实夹谷”系自释语,即“祝其”就是“夹谷”。(c)释事。如《史记·匈奴传》:“于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多步兵,三十二万”是插入语,对事件作解释。运用自释手法,可以把人物、地点、事件交待得更清楚明白。 解释 解释解(解明;解识;疏解;诠解;讲解) 释(释解;融释;开释;训释;诠释) 译 诠 分辩 交代 另见:说明 含意 意思1 原因 理由 附会 ☚ 解释 解释的方式 ☛ 劝解 劝解解(解劝;解免;解拆) 规 扯劝相劝 开释 敦释 ☚ 游说 劝告 ☛ 自释 自释指文中作者对叙述的人物、地点、事件,加以解释性的穿插语,可以起到交代清楚、豁然醒目的效果。按杨树达《中国修辞学》,可分为释人、释地、释事三类。 ☚ 并提 连及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