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自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自然zì rán(字)马湘,唐代人。 自然zì rán(字)夏希贤,宋代人,学者。 自然zì rán(字)何澹,宋代大臣。 自然zì rán(字)申自然,以字行,原名申浦,清代画家。 自然zì rán已然,已经。杜牧《池州春送前进士蒯希逸》: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李峤《桂》: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自然❶天然,非人爲的。王褒《洞簫賦》:“可謂惠而不費兮,因天性之自然。”張衡《髑髏賦》:“合體自然,無情無欲。” 自然zìrán已然,已经,和表示“天然”“固然”义的一般用法不同。王勃《别人》诗:“久客逢余闰,他乡别故人。~堪下泪,谁忍望征尘。”谁忍,怎忍,与“自然”相应。意即已堪下泪,不忍目送。贺兰进明《行路难》诗:“独宿~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李咸用《和修睦上人听猿》诗:“禅客闻犹苦,是声应是啼。~无稳梦,何必到巴溪。”杨凝式《题壁》诗:“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知了义,争肯学神仙。”了义,了悟之义,佛家语。徐铉《北苑侍宴杂咏竹》诗:“劲节生宫苑,虚心奉豫游。~名价重,不羡渭川侯。”裴大章《恩赐魏文贞公诸孙旧第以导直臣》诗:“古甃开泉井,新禽绕画楹。~垂带砺,况复激忠贞。”义并同。见“自❸”。 自然 自然指真淳、质朴的艺术风格。亦即天然无雕饰,有似于明李贽所谓“天地之化工”。李贽认为“化工”乃“天之所生,地之所长”,“其工巧自不可思议”。他主张艺术创作应是“情性”中带来,而非出于着力雕琢。他说:“盖声色之来,发于情性,由乎自然,是可以牵合矫强而致乎?”(《读律肤说》)自然的艺术亦有似于凌濛初所谓“天籁”:“天籁者,自然之音节也。”这种“自然之音节”系天然而来,“非关作者,亦非关讴者,莫知其所以然而然”。由于自然高妙的作品“若出天造”,故而莫知其所以然而然。诚如王骥德所言:“不知所以然而然,方是神品,方是绝技。”(《曲律·论套数》)他评论“神品”《西厢记》时就说:“巧有独至,即实甫要亦不知所以然而然”。(《西厢记评语》)清金圣叹亦认为“《西厢记》若干文字,皆是作者于不知何一刻中灵眼忽然觑见,便疾捉住,因而直传到如今”(《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这种认识,都是提倡“自然”,反对雕琢虚伪,虽然在语言表述上有时带有神秘色彩,却道出了文艺创作中一种重要的思维现象。 ☚ 小中见大 言情 ☛ 自然 自然词的风格评语。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词以自然为尚,自然者,不雕琢,不假借,不著色相,不落言诠也。古人名句,如‘梅子黄时雨’、‘云破月来花弄影’,不外自然而已。”讲求自然是作词评词的一条重要标准。古人在对词提出自然的要求的同时,还提出了寄托、沉著、追琢、艳丽、尖巧等要求,但都认为这些特征不能违背自然的原则,例如词尚沉著,然力求沉著,亦易失自然之旨,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云:“平昔求词词外,于性情得所养,于书卷观其通,优而游之,餍而饫之,积而流焉,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掷地作金石声矣,情真理足,笔力能包举之,纯任自然,不假锤炼,则沉著二字之诠释也。”词本艳科,尚色泽,清田同之《西圃词说》引宗梅岑语云:“词以艳丽为工,但艳丽中须近自然本色方佳。”而另一方面,文人对词的讲求,又终不能像民间之作那样纯任天然,因此往往追求自然而又不废人力。清彭孙遹《金粟词话》云:“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便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乃造平澹耳。若使语意澹远者,稍加刻画,镂金错绣者,渐近天然。则骎骎乎绝唱矣。” ☚ 清新 含蓄 ☛ 自然 自然与诗学有关的美学概念。在诗论方面,较早见于六朝齐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又钟嵘《诗品》反对堆砌故实,质言玄理,而标举“自然英旨”。在刘、钟之前及以后,运用“自然”概念者代不乏人,综其要义有五:一、自然(天)是一种本体性之美的本原。二、自然(天然、天成)为自存自在的审美客体。三、自然指创作主体特定的审美方式。四、自然又指艺术之美的境界、风格的一种类型。五、自然还是文字型文学语言审美表现的一种最上乘的境界。以上诸义,在古代是随着文艺美学实践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并在思辨哲学(主要指道、玄、禅,当然儒家如《易》也言自然)的推动下,逐步展示出来的。在道家及玄学哲学中,“自然”是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重要范畴。而在南北朝以前的中国古代美学中,“自然”的义蕴也主要在美的本体层面上展开。“自然”作为哲学概念初见于《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过在道家著作中,“自然”更多简称为“天”,即自然天成、不假人为、本真固存的意思。如《庄子·达生》的“以天合天”的自然,又云:“圣人者原天地之美。”(《知北游》)“天地之美”也即“自然”之美。他强调人的审美活动不应当出于狭隘的功利目的而扭曲人性和物性,而应是人的本体同自然本体的契合无间。但是,以上只是哲学意义上的“自然”,而表现为对于审美形式的追求和审美意义的探索,则是六朝人,如刘勰、钟嵘的论述,开启了转变的端绪。但当时的“自然”,因六朝人重华艳绮靡,所以在创作和理论中还没有形成占主导的倾向。只有到了唐宋以后,随着禅宗哲学对文人精神生活、观物方式的深刻影响,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派审美经验的丰富积累,和诗论中对冲淡素朴之美的推崇,和兴象、意象、意境诸论的发展,把人们对艺术的特殊本质及艺术思维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审美层次,才逐渐成为艺术家、理论家审美追求的主要倾向。“自然”作为审美范畴的理论内涵,才在主体、客体、境界、风格等层次上逐渐充实丰富而全面展开,成为一种普遍追求的理想境界。要言之,唐宋以后的“自然”至少有以下几层审美意义。首先,指自存自在的客体,其中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以及社会人生的种种境象。但是,“自然”客体变成具有审美意义的客体,必须经过人自觉的审美创造活动的转化,才能现实地成为审美对象。所以古人论绘画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其二,指主体的审美方式。其特点在于审美主体对自身的性情人格和对外物的形相质地,作出超功利甚至是无意识的自由的审美把握。如唐皎然称谢灵运“得空王之道助”,其诗“真于性情,……不顾词采,而风流自然”,既指出了这种艺术思维与佛学参悟的关系,又说明率性而适,超然无心,即为自然。唐李德裕《文箴》云:“文之为物,自然灵气,惚恍而来,不思而至。杼轴得之,淡而无味,雕琢藻绘,弥不足贵。”又如明许学夷《诗源辨体》卷云:“靖节诗,直舒己怀,自然成文。”进而突出了诗歌创作中主体性情的自然流露。其三,一般又作为艺术美所达到的很高的审美境界。如李白推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天真自然。而司空图《诗品》专设“自然”一品,云:“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蘋。薄言情悟,悠悠天钧。”形象地揭示出诗歌中自然之境的审美特征和创造规律。其四,指中国传统的文学中艺术语言的一种上乘表达的境界。如钟嵘《诗品序》的“自然英旨”,萧纲《与湘东王书》的“吐言天拔,出于自然”,都是例子。至宋以后的诗文理论,更深入一层讨论用字造语的“句法”、“字法”,要求从规矩法度入手,又超越于规矩法度之外而达到的自然浑成的语言艺术的高境。“自然”在语言文字符号系统的层面上的义蕴,还是对文字型文学的语言艺术之极至的一种理论概括。 ☚ 尽善尽美 清真 ☛ 自然 数本难穷,吾欲以力强穷之,彼其数不惟不能得其凡,而吾之力且惫矣。然则数果不可以穷耶?既已名之数矣,则又何为而不可穷也。故谓数为难穷,斯可;谓数为不可穷,斯不可。何则?彼其冥冥之中,固有昭昭者存。夫昭昭者,其自然之数也。非自然之数,其自然之理也。数一出于自然,吾欲以力强穷之,使隶首复生,亦末如之何也已。苟能推自然之理,以明自然之数,则虽远而乾端坤倪,幽而神情鬼状,未有不合者矣。 元·李冶《测圆海镜·序》 【评】李冶认为数学出于自然,合于自然,因而是可以认识的,批评了数学不可知论。 自然 道是自然,这就是道家之道。 韩非《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圣人得之以成文章。”但这段话是说哲学的,并非言文学批评。 六朝时从文学批评讲到道与文学的关系。《文心雕龙·原道》篇(这“道”,亦自然之道也):“文(天文、地文包括人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产生者,何哉?夫玄(天)黄(地)色杂,方(地)圆(天)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道(自然)之文(条理)也。”“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文化)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夫岂外饰,盖自然矣。”这可见与文以载道之意思还相差很远。 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里说,《文心雕龙》之所谓道,实即公理。 自然自在,从容。《巧嘴姑娘》(贤孝):“给了给上个龟子家、王八家,依我说是个好人家,冷了爬着里窑间,热了我爬着外窑间,定定坐着不动弹,你看我自然不自然。” ![]() ![]() ![]() ![]() ![]() 天然;自然tiānrán zì·rɑn【同】 都是形容词;都表示非人力形成的意思;都可形容具体事物和现象。 自然zìrán❶自然界 自然zìrɑn不做作;不拘谨;不呆板 自然zìrán❶ 〈名〉自然界:大自然│自然法则│自然保护区。 自然zìrɑn〈形〉表现出最正常的状态,不局促,不呆板:他一点儿也不紧张,非常自然。 自然zìrán自然界,自由发展,表示理所当然。 自然zì·ran不勉强; 不局促;不呆板。形容人、态度、仪态、神态、神情、神色、神气、表情、脸色、感情、气度、声音、口气、口音、说话、文笔、行为、举动和其他动作等。例如: 自然(1次) 天然;非人为的。彼将~《远》 自然zì rán身心宁静自得,保持天性。《远游》:“无滑而魂兮,彼将自然。”汪瑗集解:“自然,即不滑乱也。言不滑乱其精神,则无为而自得,有天然之妙也。”朱熹集注:“此言道妙如此,人能无滑其魂,则身心自然。” 自然;自燃◉ 自然zìrán 自然(一)zìrán 自然ziran❶有机界和无机界的总称:改造~|~条件|~风光|今年的~灾害很多|我们不能违背~规律。 自然zi·ran不勉强,不拘束,不造作:我看他态度~,不像有什么事瞒着人|这演员虽然是初次登台,但表演极其~。 自然zì ran形容词。自如,不局促,不呆板,用于褒义。 自然(同)天然 自然zì rán❶本来这样;天然:天然者,天之~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十七—十八·360)(黛玉)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三·55) 自然zì·ran不勉强;不雕琢:“影”字只有一个“魂”字可对,况且“寒塘渡鹤”何等~,何等现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竟要搁笔了。(七六·1886) 自然zìrɑn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图书馆失火自然(字燃) 火烧字帖自然(字燃) 自然 自然自然流畅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真淳、质朴,不做作、雕琢和堆砌典故,具有充沛的感情和天然之美。六朝时期,刘勰、钟嵘就注意到作品的自然之美、天然之趣,曾提倡和探讨过“自然”的艺术风格。刘勰强调“自然妙会”,认为文源于“自然之道”,万物之文“盖自然耳。”钟嵘推崇“自然英旨”,提出“滋味说”,主张“口吻调利”,反对声病和用典,认为一味追求声律,援古证今,会使“文多拘泥,伤其真美。” ☚ 劲健 含蓄 ☛ 八成、不见得、不一定、大概、大约、或许、或者、可能、恐怕、难保、未必、兴许、也兴、也许;包管、包准、保管、保险、保许、保证、保准、必定、必将、必然、定准、管保、管教、决然、肯定、确保、势必、一定、一准、准保、准定、自然○八成bā chéng(~儿)(副)多半;大概:~儿他来不了了 |他怎么不高兴,~儿有心事吧|~是新的作家|~他不喜欢喝酒。 ○不见得bù jiàn·dé(副)不一定:这天~会晴|他~会应邀|~能用|~有什么特权。 ○不一定bù yī dìng(副)不能确定:今天~上课|他~能来|他~是对的 |~可靠 |~找得到。 ○大概dà gài(副)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四五点钟|~五十里地|~他们会在一起|~他已经回家了。 ○大约dà yuē(副)大概:~六点开会|~七八百人|~母亲不愿意|~他们就是调查团|汽车行驶~一小时|~只有二十来岁 |~有些明白了|~是累了。 ○或许huò xǔ(副)也许:~有别的事给耽搁了 |~以后的日子会好些|~他不是胡扯骗人|~根本没发现|~下一次会好一点。 ○或者huò zhě(副)也许:~另有他人|~姑娘希望多了解我一点|你快走吧,~还来得及|~他说得对|~你们是同乡。 ○可能kě néng(副)也许:~要下雨|~出去了 |这~是造化的安排|里面~是一本书。 ○恐怕kǒng pà(副)表示估计:~他不同意|~有一年没回家了 |~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不死也要脱层皮了。 ○难保nán bǎo(动)不敢保证;保不住:~今天不会下雨|~不失手|~不出事|很~不饿肚子|~不会旧事重演|~你不会老羞成怒。 ○未必wèi bì(副)不一定:~把事情办好|~会这样|~是记错了 |~没有问题|~会高兴|~尽然|~可靠|这倒~。 ○兴许xīng xǔ(副)也许:他~会来|他~知道|~她认识到错误了 |我~明天回来|~是这个原因。 ○也兴yě xīng(副)也许:~他今天就到了 |今年风调雨顺,~能多收粮食|~是活该倒霉了。 ○也许yě xǔ(副)表示不很肯定:~他会答应|她~是生气了 |~她心中依然充满希望|~今天他不来了 |这孩子学习不错,~能考上大学吧。 ●包管bāo guǎn(动)担保(表示说话的人的自信):~退换|~耐用 |~治好你的病|~你满意|~成功。 ●包准bāo zhǔn(~儿)(动)担保;一定:今年~儿又是个丰收年|放宽你的心吧,~儿没事|~生意兴隆|~让你一觉到天亮|~你把所有的烦恼都忘掉|~你心情大好。 ●保管bǎo guǎn(动)完全有把握;担保:~能学会|~你能成功|~满意|~让你吃得胖胖的|~随叫随到|~让你不虚此行。 ●保险bǎo xiǎn(动)担保:~可靠|~上算|谁敢~他今天一定来|他~知道实情|你能~他不干坏事? ●保许bǎo xǔ(动)担保:我敢~,他会通过考试|他们~忙得团团转。 ●保证bǎo zhèng(动)担保;担保做到:~不错|~满足大家的条件|~再不干坏事了。 ●保准bǎo zhǔn(动)担保;担保做到:~办到 |别再等了,他~不会来了 |~能请来。 ●必定bì dìng(副)判断、推论或保证一定会出现某种情况:~会这样|遭到威胁,~会有所反击|心中的疑云~更深|这样,~会伤及无辜|明天我们~送到 |我们的目的~能达到。 ●必将bì jiāng(副)一定会:革命~胜利|保守势力~退出历史舞台 |乌云遮不住太阳,太阳~会升起|~获得巨大成功。 ●必然bì rán(副)表示事理上确定不移;一定:敌人~要垂死挣扎|不虚心,~要落后|相信他~会大有前途。 ●担保dān bǎo(动)表示负责,保证不出问题或一定办到:他能考上,我敢~|我们~完成任务|他~能治好。 ●定准dìng zhǔn(副)一定;肯定:他~保举你为官| 当面索要,他~不会给|若去求他,他~会有许多推辞的话|七爷~不会放你下山。 ●管保guǎn bǎo(动)完全有把握;保证:~满意|~成功|~让你称心如意|不用担心,~按时到达。 ●管教guǎn jiào(动)〈方〉管保:说个笑话,~你乐得合不拢嘴|莫要悲伤,~你重回故土,再见爹娘|~你生活得幸福快乐|~你不吃亏。 ●决然jué rán(副)必然;一定:三心二意,~学不到东西|一个人~做不到|~不敢接受这么贵重的东西|若能物归原主,我等~重金酬谢。 ●肯定kěn dìng(副)一定:~会同意|~能找到|~是记错了 |有了你们帮助,~没问题|他~不能来。 ●确保què bǎo(动)确实地保持或保证:~粮食丰收|~安全|~交通顺畅|~按时完成任务。 ●势必shì bì(副)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不尊重客观规律,~要吃大亏|这样下去,他俩的关系~要更恶化|这件事~要牵连他人。 ●一定yī dìng(副)表示确实无疑;坚决:~要努力工作|~把事情办好|~要搞好团结|这半天还不回来,~是没搭到车|他~来|事情不~会办糟|这样做~犯错误。 ●一准yī zhǔn(副)必定:明天我~来|我~回去通知大家|明天这消息~会上报纸|上午九点我~到你那里。 ●准保zhǔn bǎo(副)表示可以肯定或保证:~没错儿|~他会怀疑这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此人~靠得住。 ●准定zhǔn dìng(副)肯定;一定:若不是你来得及时,我~被打坏了|别不相信自己,你~行|他~照办|我~给你代办。 ●自然zì rán(副)表示理所当然:只要努力,~会有收获|那些话~全是胡扯| 问题~会解决的。 大方、自然;害羞、害臊、拘谨、拘束、局促、腼腆[䩄觍]、拿捏、忸怩、扭捏、猥琐[委琐]、羞怯、羞涩;没羞○大方dà fāng(形)(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举止~|落落~|非常~|谈话时显得很~|可以大大方方的,用不着拘束。 ○自然zì·ran(形)形容保持本来姿态,不显出过分约束自己的样子:~的笑容|~的神情|态度~|笑得很~|演员们演得很~|举止不大~|打扮得蛮~的。 ●害羞hài xiū(形)因胆怯、怕生或做错了事被人嗤笑而心中不安;怕难为情:她是第一次在众人面前讲话,有些~|为自己的落后感到~|你真不知道~! |你怎么不~! | 当着生人面,孩子有点~|不要~。 ●害臊hài sào(形)〈口〉害羞:替他~|真不~| 当着这么多人讲话,有点~|还没说话先~起来|怎么这会儿倒害起臊来了? ●拘谨jū jǐn(形)(语言、行动)过分谨慎、拘束,不自然,不大方:两个年青人都很~|他是个~的人|你在客人面前太~了。 ●拘束jū shù(形)过分地约束,显得不自然:不感到~|有点~|大家别~。 ●局促jú cù(形)拘谨不自然:~的神态|感到~不安|举止~。 ●腼腆miǎn·tiǎn(形)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言行不自然、不大方:~的眼神|小姑娘真~|小伙子太~了 |~地笑笑|~得厉害|~地低下头。 也作【䩄觍】。 ●拿捏ná·nie(形)〈方〉扭捏:说话~|~的样子。 ●忸怩niǔ ní(形)不好意思;不大方:~作态|~的神态|见了生人忸忸怩怩的。 ●扭捏niǔ·nie(形)走路时身体故意左右摇动,后多形容举止言谈不大方:她~了大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 ●猥琐wěi suǒ(形)(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模样~|表情~|举止~。也作【委琐】。 ●羞怯xiū qiè(形)羞涩胆怯:孩子有几分~|小女孩见到生人就~|在众人面前,她有些~。 ●羞涩xiū sè(形)难为情;神情不自然:~的面容|~的眼神|~地笑了 |~地看着大家。 ○没羞méi xiū(形)脸皮厚;不害羞:那么大的小子还哭,真~|怎么那么~没臊的! |真~,用人家的手帕当帽子|这么大的人还耍赖,~! ~! 人工、人造;天然、天生、自然○人工rén gōng(形)人为的:~湖|~林|~降雨|~免疫|~流产|~杂交|~选择|~呼吸|~授精|~孵化|~智能|~培育。 ○人造rén zào(形)人工制造的,非天然的:~冰|~纤维|~地球卫星|~橡胶|~毛|~丝|~心脏|~钻石|~珍珠|~磁铁。 ●天然tiān rán(形)自然存在的;自然产生的:~风景|~形成|~气|~冰|~牧场|~免疫|~丝|~港|~矿|~财富|~资源|~金属|~现象|~的样子|~屏障。 ●天生tiān shēng(形)天然生成:~丽质|~的一对|本事不是~的|~耳聋|~弱智|~聪明 |~一副苦瓜脸。 ●自然zì rán(形)非人为的:~色|~湖|~界|~力 |~物|~光|~风光|~林|~反应|~降雨|~杂交|~选择|~形成。 造作、做作;自然○造作zào·zuo(形)做作:矫揉~|为了附庸风雅,不得不~一番|平日无佳论,而临事好~,此俗人也|天下事贵自然,不贵~。 ○做作zuò·zuo(形)故意做出某种表情、腔调等:好~的人|这个人有些~|他的态度显得有点儿~|他表演~,不自然|这是有意~。 ●自然zì·ran(形)不勉强;不局促:笑得很~|举止不~|态度非常~|演员们演得很~|回答得很~|会面的方式很~|脸色慢慢恢复~。 人工←→天工 自然 天然rén gōng ← → tiān gōng zì rán tiān rán人工:人为的。 自然←→局促zì ran ← → jú cù自然:不局促。 人造←→天造 天然 自然rén zào ← → tiān zào tiān rán zì rán人造:人工制造的。 自然←→社会zì rán ← → shè huì自然:自然界。 自然←→做作zì rán ← → zuò zuo自然:不经人干干预,自由发展。 自然zì rán〖名词〗 自然zì rán〖形容词〗 自然界 自然界天地 自然 另见:环境 ☚ 自然界 天地未分时的混沌状态 ☛ 不是人为的 不是人为的自然 另见:自然界 ☚ 自然的 结构1 ☛ 表示肯定 表示肯定管(~叫你高兴) 即(非此~彼) 是 便 了 好(~容易) 当然 自然 准保 ☚ 肯定 不肯定 ☛ 自然zì rán❶理所当然。《史记·孝文本纪》:“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者,奚可甚哀。” 自然 226 自然指天然,自然而然,即万物非人为的本然状态。老子《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亦指无意识,无目的,无为无造。三国魏王弼《老子注·五章》:“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又指道。三国魏何晏《无名论》:“夏侯玄曰:‘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自然者,道也。”也指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感。三国魏嵇康《难自然好学论》:“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纵欲为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也等同于必然。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由血气之自然,而审察之以知其必然,是之谓理义。自然之与必然,非二事也。” ☚ 玄牝 道德 ☛ 自然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❶天然,自然而然。指非人为的本然状态。《老子·五十一章》:“莫之命而常自然”。西晋郭象《庄子注》:“天然耳,非为也,故以天言之,所以明其自然也。” 自然zì rán❶自由发展。《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上》:“所以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得,无有夭横也。” 自然 自然nature在个体的不确定选择中,自然表示决策中社会或自然环境,决策者选择行动,自然选择自然状态,由于决策者不确切知道自然对自然状态的选择,决策者无法确切预测其行动的结果(参见状态依存的效用函数)。此时,假设自然对状态的选择同决策者的效用无关,自然对状态的选择是不故意使得决策者的处境更好,也不故意使得决策者的处境更坏。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自然作为虚拟的参与人也代表博弈的社会或自然的环境。在博弈中自然为博弈参与人选择类型,博弈中的私人信息被综合到自然为参与人选择的类型特征中。但是,在博弈中自然在博弈结束后没有收益,即博弈中没有自然的效用函数。在博弈中,自然对参与人类型的选择对于所有参与人都是中性的,不有意使某些参与人的处境更好,也不有意使某些参与人的处境更坏。 ☚ 哈萨尼转换 决策结 ☛ 自然nature 自然spontaneous ignition 自然Natural Study 自然❶natural world;nature 自然(1)古代哲学术语,多用以指万物的本始状态。《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先秦道家认为世间万事万物均有其自然状态,主张无为以应其自然。《庄子·田子方》:“夫水之于汋也,无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2)通过行气导引之修炼而达到的忘我境界。《远游》:“无滑而魂兮,彼将自然。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王逸注:“应气臻也。”参见“导引”。 自然万物“自己如此”的状态,与有意识的创造相对。始见于《老子·二十五章》:“道法自然。”汉代学术著作中,《淮南子》承袭其说,《论衡》有更多发挥。《论衡·自然》篇说:“自然之化,固疑难知,外若有为,内实自然。”又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王充称自己的学术观点“虽违儒家之说,合黄老之义也”。他依据黄老道家的“自然之义”反对“无故生人”、“故生万物”的神学目的论,指出利用五谷丝麻充饥御寒是人类具有的能力,并不能证明五谷丝麻是天为人而生。有时自然界出现罕见现象,亦是“气自为之”,将其说成天用以谴告人的祥瑞、灾异,并不符合实际。王充还提出以事实和效果检验认识的“效验”说,是对“自然”说的发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