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膈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軀幹部 > 經穴 > 膈俞
膈俞  géshù

足太陽膀胱經穴,在第七胸椎下旁開一寸五分處。膈,指横膈。因其内應横膈,故名。主治呃逆,腹脹,心痛。始見於秦漢典籍,達於當代。《靈樞經·背俞》:“膈俞在七焦之間。”《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膈俞主治胸脅痛,兼灸痰瘧痃癖攻,更治一切失血證,多加艾灼總收功。”

膈俞geshu

针灸穴名。见《兽医针灸学》。马位于倒数第八肋间,距背正中线12厘米处,左右侧各一穴。刺入背阔肌深部、髂肋肌沟中,有肋间动、静脉和胸神经背侧支的外支分布。圆利针或火针直刺2~3厘米:毫针向脊椎方向斜刺或斜向内下方刺3~4.5厘米,也可上下透刺。有镇痛定喘、解除痉挛作用。主治胸膈痛、跳肷、气喘。

膈俞

经穴名。代号BL17。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穴之血会。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七、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通过。主治呕吐,呃逆,噎膈,胸满,胁痛,胃痛,癫狂,咳血,吐血,贫血,脊背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膈俞Keshu

系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取此穴时俯伏,于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之。施针时直刺0.6~1.2寸,或略向脊柱斜刺。主治呃逆、呕吐、食管痉挛、膈肌痉挛、慢性出血性疾病、贫血等。

膈俞

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八会之一—血会。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分处。主治:胃脘胀痛,呕吐,呃逆,咳喘,吐血,潮热盗汗,背痛脊强等。斜刺0.5—0.8寸;可灸。

膈俞

膈俞

足太阳膀胱经穴。取穴:在第七胸椎下,两旁各1.5寸处(见图2-1-6)。主治: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贫血、胃炎、颈淋巴结结核、精神分裂症。刺灸法:斜刺0.5~0.8寸。局部麻胀。艾炷灸5~7壮;艾条灸20~30分钟。

☚ 风门   气海俞 ☛

膈俞ɡéshù

经穴名。代号BL17 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 5 寸处。主治贫血,血证, 呃逆, 呕吐, 胃脘痛, 噎膈, 荨麻疹等。微向脊柱斜刺0. 5 ~ 1 寸。禁深刺。灸3 ~7壮或5 ~ 15 分钟。本穴为八会穴之一——血会。

膈俞

膈俞B17Geshu

足太阳膀胱经穴。首见《灵枢·背腧》。是八会穴中的血会穴。
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的至阳穴旁开1.5寸。俯伏坐或俯卧取之。局部为斜方肌下缘、背阔肌、骶棘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并有第七或第八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后支外侧支。本穴位置另说在第七椎下,除脊各开1.5寸,即后正中线旁开2寸。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针后局部痠胀,有时向肋间扩散。艾炷灸3~5壮;艾卷灸5~10分钟。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心胸、肝膈、脾胃、血证等疾患,如心痛,心悸,胸痛,胸闷,咯血,衄血,呕血,便血,产后败血冲心,呕吐,呃逆,腹痛积聚,饮食不下,噎膈,黄疸,朝食暮吐,嗜卧怠惰,肩背寒痛,骨蒸潮热,咳逆气喘,自汗盗汗,痰饮,喉痹,疟疾,癫狂等。现又多用以治疗贫血,慢性出血性疾患,胃炎,胃癌,食道狭窄,神经性呕吐,膈肌痉挛,心内膜炎,胸膜炎,支气管炎,荨麻疹等。
实验研究表明: 针刺实验性贫血家兔的“膈俞”、“膏肓”等部位,与对照组相比,可大大提前纠正贫血状态,明显缩短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临床上针刺本穴并能改善膈肌的运动幅度,提高部分慢性气管炎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

☚ 督俞   肝俞 ☛
0000134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