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雁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雁塔古塔名。在今陕西西安市南郊。以佛教有菩萨化身为雁舍身布施的故事而得名。塔有两处,皆为佛教名胜: (一) 在慈恩寺内,称大雁塔。唐高宗永徽四年为僧玄奘所建; 初仅五层,武则天长安年间倒塌,旋重建,增至十层; 今塔为七层。《圣教序碑》在此塔下; 唐进士“雁塔题名”处即此。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聖迹寳塔部 > 名塔 > 慈恩寺塔 > 雁塔 雁塔 yàntǎ 即慈恩寺塔。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科舉部 > 報單佈榜 > 雁塔 雁塔 yàntǎ 即今陝西省西安市南之大雁塔。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在慈恩寺内。傳因佛教有菩薩化身爲雁捨身布施故事而得名。唐時新進士有雁塔題名之舉。後因以雁塔題名喻指進士及第。唐·無名氏《玉泉子》:“慈恩寺連接曲江及京輦諸境,每歲新得第者畢列姓名於此。”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神龍已來,杏園宴後,皆於慈恩寺塔下題名。同年中推一善書者紀之,他時有將相,則朱書之。”宋·馬永卿《嬾真子》:“長安慈恩寺塔有唐新進士題名,雖妍媸不同,然皆高古有法度,後人不能及也。宣和初,本路漕司柳瑊集而刻之石,亦爲奇玩。”元·楊載《題完者都同知》詩:“姓名題雁塔,譜牒記龍沙”。 雁塔 雁塔即慈恩寺塔。唐时即有此名。中宗、睿宗时人杨廉、孙佺的《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均称雁塔; 太和元年(827)进士许玫,有《题雁塔》一诗。其来历说法不一。张礼《游城南记》自注: “其云雁塔者,《天竺记》达儭(chen)国有迦叶佛伽蓝,穿石山作塔五层,最下一层作雁形,谓之雁塔,盖此意也。”又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摩揭陀国一寺前有塔,叫“僧娑”,注曰: “此言雁”。原此寺依小乘教,食三净肉(一、眼不见杀; 二、耳不闻杀; 三、不疑杀)。 时正缺食, 见群雁翔飞, 有人戏向摩诃萨埵求援,雁自坠于地。众僧惊惧,并谓此是菩萨。今后要改依大乘,不食三净肉。于是建灵塔,埋雁于其中。有人以为雁塔名源于此。 ☚ 慈恩寺塔 大雁塔 ☛ 雁塔 雁塔即慈恩寺塔。唐时即有此名。中宗、睿宗时人杨廉、孙佺的《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均称雁塔; 太和元年(827)进士许玫,有《题雁塔》一诗。其来历说法不一。张礼《游城南记》自注: “其云雁塔者,《天竺记》达儭(chen)国有迦叶佛伽蓝,穿石山作塔五层,最下一层作雁形,谓之雁塔,盖此意也。”又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摩揭陀国一寺前有塔,叫“僧娑”,注曰: “此言雁”。原此寺依小乘教,食三净肉(一、眼不见杀; 二、耳不闻杀; 三、不疑杀)。 时正缺食, 见群雁翔飞, 有人戏向摩诃萨埵求援,雁自坠于地。众僧惊惧,并谓此是菩萨。今后要改依大乘,不食三净肉。于是建灵塔,埋雁于其中。有人以为雁塔名源于此。 ☚ 慈恩寺塔 大雁塔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