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腹胀针灸治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腹胀针灸治法

腹胀针灸治法

腹胀,主要是指自觉腹部胀满而言。 又名“腹痮”。为一常见的临床症状,出现于某些疾病的过程中,如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和肠道寄生虫病等。可因湿热蕴结肝胆,脾虚不运,寒湿困脾,食积气滞或情志郁结等所致。本证与臌胀不同,臌胀是腹胀剧烈而腹部明显膨大者。针灸治疗腹胀有一定效果,同时对伴随的其它症状,如纳少,嗳气和胃脘部不适感等也有效。X线摄片显示: 针刺可提高胃张力。
通治法 以理脾消胀为主。常选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和俞募穴,如脾俞、胃俞、巨阙、中脘、梁门、通谷、章门、肓俞、足三里、下巨虚、解溪、商丘、公孙和内庭等,每次3~5穴。行毫针刺或针灸并用,一般留针15~20分钟,每天治疗一次。
辨证论治 一般分为:
湿热蕴结 腹胀胁满,口苦,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滑等。治宜清利湿热,疏肝理脾。选章门、行间、公孙、足三里和三阴交等穴。用毫针行泻法。
寒湿困脾 腹胀身重,手足厥冷,苔白腻,脉沉迟或弦紧。治宜温中化湿。选脾俞、中脘、足三里等穴。用毫针行泻法,并配合灸法。
肝郁气滞 胸腹胀满,饱闷嗳气,恼怒忧思则加重,脉多沉弦或沉涩。治宜疏肝理气。选肝俞、期门、内关、阳陵泉和足三里等穴。用毫针行平针手法或泻法。
脾虚 腹部有时作胀,朝轻暮重,食少身倦,少气懒言,脉虚软无力等。治宜健脾理气。选脾俞、中脘、梁门和足三里等穴。用毫针行补法,可配合灸法,其它治法 常用者有:
电针法 选中脘、胃上和气海等穴,并配合内关和足三里穴。用脉冲电针机疏密波,负极接中脘,正极分别接胃上与气海,通电量以病人腹肌有收缩和能耐受为度,一般20~30分钟。其它穴用针刺,一般行补法,并可酌情配合灸法。每天治疗一次,10次左右为一疗程。
腧穴指针法 选脾俞、中脘、气海、内关和足三里等穴,本着健脾温中和升清降浊的治则,于穴位上用揉扪术式。每天可治疗数次,随胀随治,可病者自家治疗。
长针法 取巨阙透肓俞或肓俞透巨阙穴,用28~30号长针沿皮下刺入,40分钟后出针。此法对胃下垂引起的腹胀,缓解率较高。

☚ 腹痛针灸治法   泄泻针灸治法 ☛
0000174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