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高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高棅

高棅1350—1423

一名廷礼,字彦恢,别号漫士。长乐(今属福建)人。明永乐初,自布衣征为翰林待诏。九年始升典籍。卒于官。论诗主唐音,“闽中十子”之一。以山居之作较为出色,时有俊语,音节可观,但神理未足。颇多应酬之诗,冗长粗糙。选《唐诗品汇》九十卷,《拾遗》十卷,承袭宋严羽之说,分唐诗为初、盛、中、晚四期,提倡规仿盛唐。对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主张很有影响。又能书画。书得汉隶笔法,画出米芾父子。有《啸台集》、《木天清气集》。

☚ 徐贲   杨士奇 ☛
高棅

高棅1350—1423

出仕时更名廷礼,字彦恢,别号漫士。长乐(今属福建)人。博学能文,诗有名于时,书得汉隶笔法,画学宋代米南宫父子,其诗、书、画被称为“三绝”。明成祖永乐(1403—1424)初,召至京城,为翰林待诏,与修《永乐大典》,书成授翰林典籍,卒于官。棅为“闽中十子”之一。其诗以描写山中隐居生活及往来应酬之作为多。钱谦益认为“其山居拟唐之作,音节可观,神理未足,时出俊语,铮铮自赏”;并谓其应酬之作则“尘坌堆积,不中与宋元人作奴,何况三唐”(见《列朝诗集小传》)。棅在艺术上注重模拟,对盛唐有成就的诗人,如李白、王维、孟浩然、岑参、高適、李颀、崔颢、张说等,几乎模拟殆遍,而且多拟他们的高华典雅的七律,但成功之作很少。使高棅享名后世者是他编选了《唐诗品汇》与《唐诗正声》。前者是一部有较大影响的大型唐诗选本,全书一百卷(包括后十卷《唐诗拾遗》),录诗六千七百二十三首(约占后世所编《全唐诗》的七分之一),入选作者六百八十一人(占《全唐诗》的三分之一)。此书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研究唐诗的发展演变,提出初、盛、中、晚四分法。对唐诗艺术的特点,著名诗人艺术成就、风格也作出了很好的分析。《唐诗正声》为《唐诗品汇》的精选本,在明代对学唐诗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诗集有《啸台集》二十卷,《木天清气集》十四卷。《明史》卷二八六有传。

☚ 金华宋氏   王恭 ☛

高棅1350—1423

曾更名廷礼,字彦恢,号漫士。长乐(今福建长乐县)人,明初诗人。“闽中十才子”之一。永乐初,以布衣征为翰林待诏,迁典籍。著有《啸台集》二十卷、《木天清气集》十四卷,选编《唐诗品汇》。
索引:高棅、廷礼,彦恢,漫士。

高棅1350——1423

又名廷礼,字彦恢,号漫士,长乐(今属福建)人。永乐初,以布衣征授翰林待诏,迁典籍。工书善画,喜饮酒,尤长于诗,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啸台集》、《天清气集》。编有《唐诗品汇》。
高棅诗论主要见于所编《唐诗品汇》,总序申述其论诗宗旨的原则是“观诗以求其人,因人以知其时,因时以辨其文章之高下,词气之盛衰。”他继承严羽的观点、首次将唐诗明确地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揭示出有唐一代诗歌的演变过程,阐明了各种诗体在唐代的发展情况,突出了以盛唐为主,李、杜为宗的主旨,认为“初唐声律未纯,晚唐气习卑下,卓卓乎其可尚者又惟盛唐为然。”(王偁《唐诗品汇》引)“夫诗莫盛于唐,莫备于盛唐,论者唯李杜二家为尤。”(《五言古诗叙目》)他还用精炼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唐代各时期主要诗人的风格,并为后世所沿袭。如论盛唐云:“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总序》)高棅品评唐诗,依据儒家正统诗教观点,着眼于艺术风格,忽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因此,具有很大局限性,但对明代诗论影响巨大,“经明之世,馆阁以此书为宗。”(《明史·文苑传》)其崇盛唐、宗李杜的观点,对明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复古理论起了先导作用。

高棅

明诗人。一名廷礼,字彦恢,号漫士,长乐(今属福建)人。永乐初征为翰林待诏,后升典籍。工诗,与林鸿、王偁、陈亮、王恭、唐泰、郑定、王褒、周玄、黄玄号称“闽中十子”。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亦多应酬之作。论诗主唐音,所选《唐诗品汇》分唐诗为初、盛、中、晚四期,成为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范本。亦工书画。有《啸台集》二十卷、《木天清气集》十四卷等。

高棅

见 高廷礼

高棅

(元·至正十年——明·永樂二十一年 1350~1423)福建長樂人。本係宋尚書張鎮後,出繼高氏。一名廷禮,字彦恢,自號漫士 (一作慢仕)。永樂 (1403—1424) 初,自布衣召入翰林,為待詔,遷典籍卒。廷禮事親孝謹,博學能文,尤長于詩,書、畫亦清雅,時稱“三絶”,屬 “閩中十才子”之一。書得漢隸法,畫善山水,宗米芾、高克恭,筆力蒼古,墨氣秀潤,自成一家。著有《水天清氣集》十四集、《嘯臺集》二十卷,輯有 《唐詩品彙》、《唐詩正聲》、《唐詩拾遺》。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