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高梁河之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高梁河之战 高梁河之战辽宋间的著名战役。太平兴国四年 (979) 宋军北上平汉,(北) 汉国向来与辽联盟,此时宋军压境,(北) 汉遂向辽请援,辽国得知讯息即派使者至宋,询问宋国讨伐 (北) 汉国的原由,宋太宗答: “河东逆命,所当问罪。若北朝不援救它,和好如故,不然则战。”态度十分强硬。辽使者回朝后,辽决定出兵维护联盟,命宰相南府耶律沙、敌烈、南部院大王耶律斜轸等率军出征,又派北院大王奚底及乙室等将率军增戍燕蓟地区。在白马岑之战,援汉辽军受挫,冀王敌烈等五将战死,军备损失极大。不久,汉皇帝刘继元被俘,汉国灭亡。宋军轻视辽军作战决心,想借平汉余威抢夺燕蓟。首战在沙河击败辽军统帅北院大王奚底、统军使萧讨古等,进围辽南部重镇南京 (今北京附近)。辽军势小,被迫退屯清河一带。此时在耶律沙指挥下的辽军已驰至南京附近,耶律休格也率五院军赶至。在宋军的攻势下,燕京附近原降辽诸官僚纷纷向宋国献城献地,燕京外围被宋控制住,燕京城内也人心浮动,许多降辽中原官僚多想借此良机降宋,形势十分严峻,辽国部分官吏欲弃城守北退辽防守燕京韩匡古 (耶律学士) 采取禁严措施,百计筹措城守,坚持抗战,使宋军未再取得战果。此年七月,辽统帅耶律沙部署辽军在高梁河与宋军会战。辽军力有限,初交战失利,大军稍退,恰值耶律休格与耶律斜轸两军赶到战场,两军分为左右两翼,勇猛冲击宋冲锋军阵,宋太宗的精锐卫队纷纷败逃,宋军随即崩溃,辽大军追杀三十余里,斩首万余级,获军资无数。第二天,宋太宗领败军退至涿州,乘驴车仓促向南逃出战场,耶律休格等将也追至涿州止兵。高梁河一战,宋太宗仅以身免,大军所余无几,战斗结果粉碎了宋国企图一举占有黄河以北全部土地的欲望,宋辽双方也开始了长期对峙的时期。 ☚ 平定安史之乱 澶渊之盟 ☛ 高梁河之战北宋与辽的重要战役。宋太宗亲征灭北汉以后,决定乘胜攻辽,以收复幽、燕之地。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自镇州(今河北正定)北征,连下易、涿二州,接着进围辽军事重镇南京(今北京)。辽廷大震,遂以全力来援,以解南京之围。双方激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辽军耶律沙部在宋军压迫下后撤,耶律休哥所率的增援骑兵与驻扎在清河的耶律斜轸部从左右两翼夹攻宋军,耶律学古也开城作战。宋军腹背受敌,纷纷后退,辽军猛追,宋军大败,连夜南逃,溃不成军。宋太宗乘驴车狼狈走,辽军追至涿州,尽获宋军辎重粮饷。宋第一次大举北伐失败,收复燕云的计划宣告破产。 高梁河之战辽(契丹)与北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高梁河位于辽南京(今北京)之北,今北京城-西北西直门外仍存高梁桥名称。辽景宗保宁十一年(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二月,宋太宗发大军亲征北汉,时北汉臣服契丹,契丹出兵救援,大败于白马岭石岭关(今山西阳曲东北关城)。五月(一作六月),北汉英武帝刘继元降宋,北汉亡。至是,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70余年的纷乱割据局面,中原归宋一统。然北方领土燕云十六州自会同元年(938)由后晋石敬瑭割让后仍在契丹手中,宋太宗赵光义为收复燕云,最后完成统一大业,乘胜挥师向东,直趋契丹南部地区重镇南京,在沙河战败契丹军后,将南京包围。辽景宗耶律贤闻之十分惊慌,欲退守古北口,而睿智皇后萧绰力主抵抗,在众臣将敦促下,景宗诏名将耶律休哥率五院军与大将耶律沙、耶律斜轸等分兵救援。七月癸未,契丹与宋军大战于南京城北高梁河。休哥、斜轸英勇善战,凶猛无比,宋军大溃。宋太宗股中两箭,仅以身免,仓皇逃之涿州(今河北涿县),窃乘驴车遁归。甲申,休哥复击宋余军,所杀甚众,获兵仗、器甲、符印、粮馈、货币不可胜计,宋太宗行在服御宝器尽为所夺,从人宫嫔尽陷没。高梁河战后契丹与北宋间继续抗争,互有胜负。数年后,宋又发动大规模北伐,皆未得手。 高梁河之战宋辽间重要战役之一。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灭北汉后,亲率大军北伐,企图一举收复燕京(今北京市)。六月,宋军到达易州(河北易县)、涿州(河北涿县)等地,辽易州刺史刘宇,涿州判官刘学德皆以城降。宋军继续北上,抵于燕京城外,再败辽军。七月,辽顺州(北京顺义县)、蓟州(天津蓟县)亦以城降。驻守燕京的辽将耶律学古加紧备御,力不能支。辽将耶律休哥率军来援,与宋军战于高梁河,结果宋军大败,死者万余人。宋太宗引师南逃,至涿州, “乘驴车走免”,丧失资械“不可胜计”。第一次收复燕京的努力宣告失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