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病
本病系由白脉及肾脏受损而引起的以腰痛、运动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病因主要由于巴达干赫依偏盛后与血、希拉相搏,侵入肾及白脉,或渗入其周围骨肉所致。长期生活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或经常涉水雨淋或以不适当的体位进行劳动以及过度劳伤及腰椎等,均为诱发本病之因素。年老体弱者相对多见。临床上根据病情变化分为寒性、热性和黄水性三种;又按发病部位可分肾性和白脉性二类。
寒性腰痛 表现腰背部发凉疼痛,运动受限制,虽卧床休息也不见效,阴雨天或遇寒冷刺激时病情加重,给以热敷或在温暖条件下则稍觉舒适,脉象沉而缓,尿灰白色等症状。治宜以祛寒止痛为原则。药物宜投石榴八味散(石榴25g,豆蔻15g,肉桂、荜拨、芒果核、海南蒲桃、大托叶云实、螃蟹各10g,共研细末)为主剂。外治可取第十四椎三点穴位施以艾灸或火针。
热性腰痛 表现腰部刺痛如刀割针刺,并散布于髋、臀部及大腿,局部肌肤间灼热,活动后稍感减轻,炎热气候或在温热室内坐卧疼痛加剧,给以冷敷或在凉爽处坐卧则疼痛缓解,脉象细而数,尿色赤黄等症状。治宜以清热止痛为原则。药物宜投诃子十八味散或红花十三味散为主剂,或可投清肾热诃子十味散,开水送服。外治可施以温泉浴,局部冷敷等。
黄水性腰痛 表现腰部肌肉肿胀麻木,时而拘挛,阴雨天或遇潮湿则疼痛加剧,脉象沉而细等症状。治宜以燥黄水,止痛为原则。药物宜以月光宝凤散为主剂,或投十五味云凤丸,用黄酒送服;外治施以温泉浴疗和在相应穴位艾灸或火针。
肾性腰痛 表现腰部痠痛,揉按则稍舒,劳累则加剧,卧床休息则减轻,腰腿发软无力,脉象尺部沉而弱等症状。治疗本病宜根据所患肾疾之寒性或热性,主要施以补肾疗法为主。由于肾在五元中属水,故易患巴达干赫依性疾病。药物宜投豆蔻十味散或槟榔七味散为主剂服用。或投雄象十五味散,用白酒送服,如属热性则宜投清肾热诃子十味散或菥蓂子十三味散内服。
白脉性腰痛 表现脊柱肌肉麻木,僵直,运动受限制,不能前俯后仰,脉象紧而弦等症状。治宜以通络止痛为原则。药物宜投大鹏金翅十三味散或石决明二十五味散为主剂,或投如意至宝丸用黄酒送服。外治可取腰痛部位之三点穴位施以艾灸或火针,或温泉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