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腧穴贴敷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腧穴贴敷法

腧穴贴敷法

腧穴贴敷法,是应用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使局部充血,甚至起泡的治疗疾病方法。其法如同艾条或火燎或灸疮一样,因而近世有称之为“发泡”或“引泡疗法”。宋代王执中《针灸资生经·第三》:“治疟之方甚多,……乡居人用旱莲草椎碎,置于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于故帛,未灸即起小泡,谓之天灸”。其特点为方法简便,操作易于掌握,特别是穴位少而精,贴敷的部位较广,容易记忆; 药源丰富,多能就地取材,剂量要求上,安全系数大;治疗范围广,疗效上特别是对缓解症状,减轻痛苦较为迅速,又无刺针之痛和艾火烤热之剧,故一般易为病人接受。
贴敷时间当以疾病性质、药物和穴位而定。时间太长容易形成水泡。故应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如烧灼、刺痒或疼痛),察看局部是否潮红,发生水泡。如果发生水泡即应弃药,并用消毒针刺破放出液体,涂以龙胆紫,外用纱布保护,防止感染。由于贴敷的药物,多具有刺激性或毒性,故不宜内服。
现将本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分述于下:
(1)疟疾:周期性的发冷、发烧、汗出而缓解是本病的基本特点。为了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应于发病前1~3小时开始应用为宜。一般用鲜旱莲草捣烂,取黄豆大贴敷间使穴: 或将毛莨叶子捣烂,取一小块敷贴在寸口或大椎、内关穴;或用斑蝥(去头、足、尾)研末,撒在膏药上,贴大椎或至阳或身柱穴;或用胡椒、大蒜共捣如泥状,敷贴寸口或陶道或身柱穴;或用鲜青蒿捣烂,塞入鼻孔(两侧交替使用)。
(2)传染性肝炎:用鲜毛茛全草,捣成泥状敷贴列缺或合谷穴,尤其对黄疸型肝炎之退黄有良好效果。
(3)慢性气管炎、哮喘:用白芥子、元胡各21g,细辛、甘遂各12g,共为细末,生姜汁调成糊膏状,敷贴于大椎、肺俞、膏肓、身柱等穴,每年夏季初、中、末伏各贴一次;或白芥子90g,轻粉、白芷各9g,共为细末,加入麝香少许,用蜂蜜或生姜汁调和,敷贴大椎、身柱、膻中,风门、肺俞等穴;或川椒、细辛,附子、干姜、桂枝各60g,官桂、川乌各12g,用香油煎膏,从立秋之日开始,敷贴于肺俞穴,7日更换,连用5次。
(4)高血压: 吴茱芋适量,研为细末,鸡(鸭)蛋清或陈醋调和,于睡前敷贴两足心的涌泉穴。
(5)虚寒型腹泻:用陈艾(去梗) 捣碎,用酒炒热,敷贴神阙穴;或胡椒、大蒜各适量,共捣成糊状,敷贴涌泉或神阙穴:或木鳖子1个,母丁香3g,麝香少许,共为细末,撒在普通膏药上,贴敷神阙穴;或蓖麻子9g,独头大蒜9g,黄丹3g,共研末捣成膏作丸,如芡实大,取1丸置神阙穴,外用膏药贴护,对痢疾尤佳;或淡豆豉、连须葱白、硫黄,生姜各等分,共捣成膏摊于布上,用时以火烘热,敷贴于肚脐,凉后再换,连用数次。
(6)腹水、尿闭: 用大田螺(去壳)4个,大蒜(去皮)5个,车前子9g,共捣成泥糊状,贴于肚脐,以带敷定,小便即可通利,腹水即消;或田螺10个,生半夏9g,葱盐适量,共捣成糊状,加入麝香少许,调匀,敷贴于脐下丹田穴,1日1次,连敷2~3次;或鲜商陆根适量,捣烂,加麝香少许,敷于肚脐上,即水从小便出;或商陆6g,田螺10个,独蒜1个,麝香少许,共捣如泥膏状,敷贴脐上,以带敷定即可;或鲜葡萄根、鲜芦草根各30g,葱白7茎,共捣烂如泥,敷贴脐上;或轻粉6g,巴豆12g(去油),生硫黄3g,捣膏作饼,用时先在脐上铺一层薄棉,然后放置药饼,外以带敷定,约一小时能泻下水样浊物,泻5~6次以后以米粥补之;或大戟、芫花、海藻、川椒各9g,共捣为末,蛋清调和,先用麝香少许填入脐内,再糊以药膏一宿; 或蜗牛去壳捣烂,加入麝香少许,敷贴肚脐上,以手摩之或加布带敷定;或蝼蛄(土狗)5个,大蒜3片,共捣烂如泥膏状,敷贴肚脐;或连须葱白3~5茎,青盐适量,共捣烂成泥状,烘热后敷贴肚脐,以带敷定,对虚寒性尿闭尤效。
(7)遗精、盗汗:用五倍子(文蛤)为细末,唾液调和,敷于肚脐,用膏药贴护或以带缚定。
(8) 口眼㖞斜:用活大鳝鱼1条,迅速断头, 鲜血涂患侧面部,于后再涂,待正后洗去; 或蓖麻子30g,白附子(生)6g,全蝎3g,冰片0.6g或麝香少许,共捣如泥膏状,摊在布上,敷贴患侧面部;或蓖麻子仁6g,乳香3g,共捣为膏,摊布上,敷贴患侧面颊部;或槐角60~90g,捣烂为细末,用好陈醋调成膏状摊布上,敷贴患侧面部; 或巴豆或蓖麻子3~5粒,去壳,捣烂,敷于掌心,药膏上再加盛有热水或酒的器皿热敷,凉后再加温,以手背微微汗出为度。
(9)缩阳症: 用连须大葱250g,胡椒15g,生姜100g,共捣炒热,加入硫磺30g,装薄纱袋内,热敷肚脐,脐下丹田等穴。
(10)子宫脱垂、脱肛:用蓖麻子7粒,捣烂如泥,敷贴头顶百会穴;或蓖麻子49个,共捣如泥膏状,加雄黄45g,或麝香少许,分作两半,以一半敷百会穴,一半敷神阙穴,外以带缚定。
(11)催产:用蓖麻子7粒,独头大蒜1个,共捣如泥状,贴敷产妇足心涌泉穴; 或火麻仁7粒,醋炙龟板3g,共捣成膏,,加入麝香少许,贴敷脐下丹田穴。
(12) 口疮、舌炎:用吴茱萸末适量,好陈醋或唾液或水调和,敷贴足心涌泉穴;或鲜毛茛全草捣烂,敷贴两眉头之间印堂穴。
(13)牙痛:用独头大蒜1个,捣烂,加入轻粉少许,敷贴虎口合谷穴。
(14)鼻出血:用独头大蒜,捣烂如泥状,敷贴足心涌泉穴。
(15) 咽喉肿痛:用大蒜若干,捣成泥状,敷贴鱼际穴。
(16) 目赤肿痛:用白矾1~2g,研为细末,用鸡蛋清调合,涂太阳穴;或用生南星、生大黄各等分,捣为细末,好陈醋调和,涂两足涌泉穴。对初生患儿尤佳;或鹅不食草3~9g,青黛3~6g,川芎4~5g,共研为细末,取少许吹入鼻中。

☚ 鍉针刺法   腧穴埋线法 ☛
000017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