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脑室穿刺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脑室穿刺术ventriculopuncture

系神经科应用的一种诊疗技术。在诊断方面用于:测脑室内脑脊液压力或检查其化学变化;了解脑室系统有无梗阻;进行脑室造影。治疗方面用于:手术前后颅内压力过高,穿刺放气或放脊液,降低颅内压力;颅内病变病情危重病人不能耐受手术时可行穿刺减压,或侧脑室引流;脑室内注射药物治疗脑室炎、脑膜炎等。穿刺可经颅骨钻孔,或由眼眶,婴幼儿经前囟外角穿刺侧脑室。行此术有一定危险性,需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术后严密观察病情。

脑室穿刺术ventricular puncture

可用于诊断(测脑压、留取脑脊液化验,脑室造影)、治疗和抢救(放出脑脊液以降低颅压,脑室注入抗生素)。禁忌症有❶硬膜下积脓或脓肿靠近脑室者;
❷大脑半球占位病变或穿刺区有脑血管畸形者。并发症有脑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及脑室感染等。

脑室穿刺术

脑室穿刺术

脑室穿刺术是用穿刺针穿刺脑室的技术,通常用于诊断、治疗及抢救。诊断性穿刺用于脑室压测量、脑室造影、取液化验、脑室内注入染料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情况及脑皮质厚度测量等。治疗及抢救性穿刺用于释放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力,脑室内注入抗生素治疗颅内炎症等。脑室穿刺法成人与婴儿不同。成人有前入法、后入法、侧入法、经眶法等。婴儿因囟门未闭可直接由囟门穿刺。穿刺尽可能作在右侧,以减少失语等并发症。
❶前入法(图1)。即前角穿刺法。穿刺点在发际后2cm,中线旁2.5cm。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平行,指向外耳道连线。正常深度为4~6cm。
❷后入法。即三角区穿刺法。穿刺点在枕外粗隆上6~7cm,中线旁3cm。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平行,指向眶上缘中点。正常深度为4.5~5.5cm。
❸侧入法。即穿刺颞角后部或三角区。穿刺点在耳轮顶点上1cm、后1cm处作垂直方向穿刺。正常深度为4~5cm。前入法及后入法为成人常用的穿刺方法。上述三种穿刺法均须先按各穿刺点作颅骨钻孔术。亦有应用特别的颅骨锥作快速钻孔的(图2)。再用穿刺针按上述方向穿刺脑室。
❹经眶法。大多用于急救时穿刺侧脑室前角。穿刺点在眉前中点下缘穿过眼睑,在眶板前部用骨钉钉穿眶板及硬膜后,用脑针或腰穿针经骨孔刺入,方向指向上后方与矢状面平行。前角扩大者深度约4~5cm。
❺经囟门穿刺法。在前囟侧角距中线1.5~2.0cm处,用7号腰穿针穿刺,穿刺方向为穿刺针与穿刺点皮肤垂直穿入。正常深度3~4cm。


图1 脑室穿刺的部位和方向
1,2. 前入法 3,4,5. 后入法 6. 侧入法


并发症:
❶脑室内出血与反复穿刺或刺入过深有关。大量脑室内出血可导致病人昏迷、脑疝、甚至死亡。确诊后应立即手术,清除脑室内血块并彻底止血。
❷硬脑膜下或硬脑膜外急性血肿,由于穿刺放液速度过快,使颅内压急剧下降,脑皮质塌陷而产生负压,吸引硬脑膜使之与颅骨剥离出血或桥静脉撕裂出血形成血肿。确诊后应及时手术清除血肿及止血。预防此并发症应在放液时不可太快。
❸脑室感染,多为操作时消毒不严所引起。
禁忌证:
❶患硬脑膜下积脓、脑脓疡、穿刺点皮肤感染等疾患者,手术时有使感染向脑内扩散,或促使脓疡破裂危险。
❷患大脑半球占位病变者,患侧侧脑室常受压变形、移位。如作健侧脑室穿刺时,有加重脑移位的可能。
❸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在未明确出血原因前勿草率决定作脑室穿刺,以免误伤可能存在的动静脉血管畸形而导致大出血。


图2 作快速穿颅的颅锥

☚ 脑脊液漏修补术   脑室引流术 ☛
000110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