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器功能的放射性核素检查
给病人注射、口服或吸入某种放射性药物,测定有关脏器中或血、尿、粪中放射性的动态变化,以反映有关脏器功能的各种方法,统称脏器功能的放射性核素检查,这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诊断技术。
人体各脏器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的脏器能选择性地浓聚某种标记化合物并进行代谢。当该脏器或脏器的一部分发生功能异常时,其浓聚标记化合物的程度,以及浓聚和清除标记化合物的速度将发生变化。用脏器功能测定仪从体外测定该脏器放射性的时相变化,常可反映功能异常的性质、程度及区域。例如用131I(或133I)的无机盐可测定甲状腺功能,用131I-邻碘马尿酸可分别测定两侧肾功能,用132Xe可检查两肺不同区域的功能等。这类试验对病人不引起损伤和痛苦,灵敏度高,定位性能好,现已成为临床上应用面很广的一种脏器功能试验方法。
脏器功能测定仪是专门用于临床作脏器功能检查的射线探测仪器。对此类仪器的主要要求是:准直性能好,能动态地记录放射性的时相变化。故通常都用计数率仪和描记器作为记录系统(见“功能测定仪”条)。近年来,γ照相机渐趋普及,为充分发挥其作用,也常备有作功能测定用的软件。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功能测定仪,能进行较复杂的数据处理,给出更多有用的参数,如核听诊器(见“心脏功能的放射性核素检查”条)。
另一类脏器功能测定技术,主要不是直接测定有关脏器本身的放射性时相变化,而是根据某些脏器对特定的标记物有特殊的处理能力,从而能影响标记物在血、尿、粪中的代谢过程,在给病人引入标记物后,收集血、尿或粪标本,测定其中放射性的动态变化,以此来反映有关脏器的功能。例如给病人口服131I-油酸和131I-三油酸甘油酯后,测定血和粪中的放射性,可反映胰腺的功能,给病人注射131I-邻碘马尿酸或51Cr-EDTA (或169Yb-DTPA)后测定血中放射性,结合肾及膀胱区的放射性的动态变化,可求出肾有效血浆流量或肾小球滤过率等。这类试验不需要特殊的功能测定仪,对某些脏器功能,能作出有价值的判断,关键是寻找合适的标记物,并推导出适用的计算公式,现正在不断发展中。
以上是一般概念中脏器功能放射性核素检查的范围。在实际分析每一脏器的功能状态时,同时测定每脏器的血流量,可得到该脏器较精确的功能水平。在体外用放射性核素对体液、排泄物甚至细胞中的微量物质进行分析,有时也有很大作用。故广义的脏器功能检查还包括这一类检查(参见“放射分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