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蓑Suō《姓氏词典》 引 《万姓统谱》收载。未详其源。 蓑1.suō 雨具。即蓑衣。蔡邕《釋誨》:“故當其有事也,則蓑笠并載,擐甲揚鋒,不給於務。” 蓑 蓑suō蓑衣,用草或棕毛制成的雨衣。《小雅·无羊》二章:“何蓑何笠,或负其糇。”毛《传》:“蓑,所以备雨。笠,所以御暑。”郑《笺》:“言此者,美牧人寒暑饮食有备。”朱熹《集传》:“何,揭也。蓑笠所以备雨。牧人持雨具,赍饮食,从其所适,以顺其性。” ☚ 鼓钟 蒙伐 ☛ 蓑读音s·ai(-),为ai韵目,属ai—uai韵部。素回切,平,灰韵。 上一条: 噻 下一条: 赛 蓑读音s·uo(-),为uo韵目,属e—o—uo韵部。苏禾切,平,戈韵。 上一条: 碩 下一条: 簑 蓑读音s·ui(-),为ui韵目,属i—ei—ui韵部。素回切,平,灰韵。 上一条: 滖 下一条: 隋 蓑〔suo〕saob. ![]() ![]() 蓑*簔suō蓑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秆丛生,叶呈针状。可作造纸、人造棉等原料,也可编制蓑衣、草鞋等。 蓑簑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衣︱~笠(li)。 蓑suō❶ 蓑草,也称龙须草。 蓑suō蓑衣:众丫鬟走上来接了~笠掸雪。(五十·1162)众丫鬟婆子见他披~戴笠而来,却笑道,“我们才说正少一个渔翁,如今都全了。”(四九·1143)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裘氁氅簑 > 蓑 蓑 suō 用莎草編織而成,以防雨雪之衣。先秦已有,沿用至今,而歷代形制有所變化。《詩·小雅·無羊》:“爾牧來思,何蓑何笠。”毛傳:“蓑,所以備雨;笠,所以禦暑。”唐·孟郊《送淡公》詩:“脚踏小船頭,獨連舞短蓑。”宋·陸游《重九後風雨不止》詩:“射虎南山無復夢,雨蓑煙艇伴漁翁。”《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寳玉]束了腰,披上玉針蓑,帶了金藤笠,登上沙棠履,忙忙的往蘆雪庭來。” 蓑 (《三才圖會》) 蓑suī蓑簑suō❶ 蓑衣。《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何笠?”(笠:斗笠。)柳宗元《江雪》:“孤舟~笠翁,独钓寒江雪。” 蓑*△簑suōCBF2 蓑gunCA46 覆盖1 覆盖1覆(披覆;埋覆) 盖(~住;~上;涵~) 蒙(蒙覆;蒙葺;覆冒;蒙盖;~头) 掩 奄(~口)幠 庇(庇覆) 被(被覆;~体)閐 铺 冠 ☚ 遮盖1 堵塞 ☛ 挡雨遮阳具 挡雨遮阳具伞(伞具;布~;纸~;阳~;洋~;花~) 盖 另见:帽子 ☚ 遮挡具 屏风 ☛ 各种用途的衣 各种用途的衣四时的衣:裘葛 裘纟希 ☚ 小儿衣物 便衣 ☛ 〖蓑〗 粵 so1〔蔬〕普 suō ❶ 蓑衣,以草或棕櫚編織成的雨衣。張志和《漁歌子》:「青箬笠,綠〜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箬笠【粵 joek6 lap1〔弱粒〕普 ruò lì】:用竹子編成的帽子。)❷ 以草覆蓋。《公羊傳.定公元年》:「仲幾之罪何?不〜城也。」(仲幾:春秋時代宋國官員。) 蓑suō蓑衣。《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汉毛亨传:“蓑所以备雨;笠所以御暑。”《仪礼·既夕礼》:“槀车载蓑笠。”《管子·禁藏》:“被蓑以当铠鑐。”唐崔道融《田上》诗:“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清李调元《南越笔记·油葵》:“油葵生阳江、恩平大山中,树如蒲葵,叶稍柔,亦曰柔葵,取以作蓑,御雨耐久。谚曰:‘蒲葵为扇油葵蓑,家种二葵得利多。” 蓑㊀ (簑) suo ❶蓑衣,一种用草或棕毛制的雨具。 蓑[簑]suō (蓑衣) straw or palm-bark rain cape 蓑suō
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