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脊髓中央出血坏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脊髓中央出血坏死 脊髓中央出血坏死脊髓中央出血坏死简称出血性坏死 (HN),是脊髓损伤后继发的重要病理过程。这提示在受伤当时脊髓损伤程度并非想象那样严重,而是在原发性损伤的基础上释放出某种神经介质,引起局部微血管的阻塞,使短期内脊髓中心部分发生大面积的出血性坏死,或称“损伤性自体破坏”,这种变化是进行性的,在伤后2~3天内达到高峰,3周后逐渐为修复变化所替代。对此种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给脊髓损伤的治疗带来了良好前景。实验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在损伤区内有大量儿茶酚胺类神经介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类物质被释放和蓄积,使脊髓局部微血管的受体处的浓度达到中毒的程度,引起血管痉挛、局部缺血、造成内皮细胞之间出现缺口,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破裂,产生继发出血性坏死。随着神经介质浓度的不断增加,脊髓中央出血性坏死区不断扩大,最初出血区只限于中央管附近的灰质和前角,伤后2小时出血面积扩大,达到脊髓横断面的23%。4小时后出血坏死区扩展到中央灰质和其邻近白质,约占脊髓横断面的40%; 伤后24小时坏死区扩展到接近70%,仅剩余脊髓周边的一圈白质区,这说明坏死区扩展的速度和范围都超出预料。儿茶酚胺类神经介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去甲肾上腺素,因为微血管内只能找到去甲肾上腺素的受体,没有多巴胺受体,因此,多巴胺对脊髓微血管的作用极为微弱,仅为去甲肾上腺素的数十分之一,而去甲肾上腺素则是引起脊髓微血管痉挛的主要物质。为了预防和减少损伤后继发性脊髓中央出血性坏死,必须消除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 ☚ 脊髓损伤 脊神经根损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